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最主要的作用是实现PPP项目与资本市场对接、提升资产周转速度、增加PPP项目社会资本退出模式、加速回收投资现金流、降低资产负债率、获取资本市场上的利差。但PPP项目本身存在政府违约、固定回报、明股实债等问题,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也尚未完善,两者结合引发诸如特许经营权和收费权性质不明、法律法规相冲突、基础资产法律规定不明确等问题,会对投资者的知情权、收益权和损害赔偿权造成损害,对提高证券投资者热情和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都有着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出发,对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制度、特点和投资者概念进行梳理,通过次贷危机的启示和PPP项目证券化的特殊风险角度论证PPP项目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保护的必要性,对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法律和相关投资者保护法律的分析后,针对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加强对PPP项目的监管、明确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定、完善信用评级机构体制和责任机制、完善针对性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投资者权利和救济手段等措施,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投资者保护的健康和长远发展提出建议,从投资者的角度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及其投资者的相关理论分析。第一小节分析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定义、运行机制和特点;第二小节是界定本文所指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的范围--PPP项目资产支持证券的证券持有者。第二部分的重点在于分析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2008年的次贷危机席卷世界,资产证券化中的问题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凶手之一,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颁布了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案。虽然我国政府极力推动PPP证券化,但是存在着责任转嫁到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风险的非市场性风险,需要依靠投资者保护配套制度的完善。第三部分侧重分析当前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项目投资者保护机制的现状和现行立法存在的缺失。结合当前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对投资者保护制度从PPP项目质量、关键因素的法律定性、配套措施和立法、司法等方面的进行规范风险。第四部分提出问题,PPP项目证券化法出多门,重要法律规定不明确易导致投资者收益权受损,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和信用评级市场缺乏独立性会导致投资者知情权受损,关于投资者保护的救济权问题会导致投资者的损害赔偿权受损。第五部以上述问题为基础,针对性的提出些建议。主要是围绕立法、执法和紧密相关的机构的完善等,意在为投资者利益保护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市场机制和执法、司法救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