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大样本量的过早搏动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临床数据的采集,应用频数、回归、聚类等统计学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初步探索过早搏动的证候特征及证候分类。方法:1采用临床研究的方法,根据诊断、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采集来自郑州市区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包括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研究院)2010年5月~2016年1月期间,心血管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临床资料完整的过早搏动患者共1137例。2调查者完成入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调查表”,包括症状、体征、相关检查等信息的采集。3研究者将调查表全部内容录入Epidata 3.1数据库,并进行审查、核对。4应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 20.0,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过早搏动(即心悸病)的中医证候学分布规律。结果:1过早搏动中医辨证分型中,依据出现频率,从多到少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心神不宁证、痰火扰心证、气血不足证、心脉瘀阻证。2过早搏动的病性要素中,虚性要素按所占比例排列依次为气虚、阴虚、血虚等,实性要素按所占比例排列依次为血瘀、郁热、痰浊、气滞等。3过早搏动发生的病位要素中,发病主要集中在心、肾、脾、肝,与胆、胃等脏腑有一定联系。4心悸及并见症状、体征出现频数最高的前20位依次是:心悸、乏力、胸闷、气短、脉沉、苔白、失眠、多梦、神疲、口干、少气懒言、头晕、大便不调、烦躁、健忘、脘痞、胸痛、舌暗红、口渴喜饮、急躁易怒等。5心悸病(过早搏动)气阴两虚瘀热互结型与高血压病、功能性早搏有Logistic回归关系;心神不宁型与心衰、心律失常有Logistic回归关系;痰火扰心型与心律失常、吸烟史有Logistic回归关系;气血不足型、心脉瘀阻型与以上危险因素不具有Logistic回归关系。6通过提取公因子,得出过早搏动中医证候17种证型,最终合并为8种证型。7通过聚类分析,结合相关临床知识,最终得到过早搏动的5种证型。结论:通过相关统计学方法,对过早搏动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检查进行分析,有助于其分型,归纳病位、病性、主要危险因素等,为中医证候的规律性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