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往研究表明,人们对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与对他人相关信息的加工存在差异,这种自我-他人的差异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记忆、注意、情绪和情感等方面,并且在归因中表现尤为明显。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件进行归因时会表现出自我-他人的差异,即较之他人对正性事件进行更多的自我归因,对负性事件进行更少的自我归因。自我-他人归因差异是积极自我认知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人们维持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保持心理健康。既往研究多采用一般人际事件探讨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较少涉及特定情境中的事件。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却无时无刻不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而在众多的社会情境中职业情境尤为典型。有关职业情境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研究表明,职业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不仅有助于维护个体自尊,而且还能提升个体的职业效能感。有研究者以医生职业情境中的医疗事件为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医生对正性医疗结果进行更多的自我归因,负性医疗结果进行更少的自我归因。医生所表现出的这一归因倾向是其职业情境中所特有的现象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换句话说,医生所表现出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是否具有情境敏感性?为探讨这一问题,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了医生的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基于隐含因果关系的动词建构在上述两种情境中均可能发生的人际事件,探讨医生在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及其相关脑活动。同时,为了进一步探明职业情境对医生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独特影响,本研究选取了同样存在于医生职业情境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同的实验设置和操纵,通过对医生和患者的比较,以期为职业情境影响医生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这一问题提供汇聚的证据。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本论文开展了四个研究,共8个实验。研究一建构在医生职业情境和日常生活情境中均可能发生的人际事件,考察人们在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同时检验实验材料的有效性。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设置医生的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考察情境对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影响,包括三个实验(实验2A、实验2B和实验3)。实验2A和实验2B分别以实习医生和有过门诊经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实验考察情境对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影响;实验3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不同情境人际事件中与医生自我-他人归因相关的大脑活动情况。研究三在研究二的基础上,为提升本研究的生态学效度,以临床医生(实验4A)和患者(实验4B)为研究对象,考察情境对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影响。研究四通过操纵对医生群体(实验5A)和对患者群体(实验5B)的归属感,从归属感的角度考察职业情境影响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内在机制。研究一的结果发现,人们在负性人际事件而非正性人际事件中表现出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对负性人际事件的自我归因评分小于他人归因评分,这一结果表明人们更倾向于把负性人际事件归因于他人而不是自我。研究二的结果发现,医生和患者在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的负性人际事件中均表现出自我-他人归因差异;情境不参与调节患者在负性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但参与调节医生在负性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表现为医生在职业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小于生活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同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结果发现,医生在对职业情境负性人际事件归因时,楔前叶的激活水平在自我和他人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在对生活情境负性人际事件归因时,较之他人归因楔前叶的激活水平在自我归因过程中更高,这一结果表明楔前叶可能与情境对负性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的调节有关。研究三的结果同样发现,情境不参与调节患者在负性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但参与调节临床医生在负性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表现为临床医生在职业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小于生活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研究四的结果发现,个体对患者群体的归属感不影响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但对医生群体的归属感影响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表现为当个体对医生群体的归属感较高时,职业情境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小于生活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而个体对医生群体的归属感较低时,职业情境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大于生活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医生的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分别从行为和脑活动层面考察了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情境敏感性。结果表明无论是职业情境还是生活情境,医生和患者在对负性人际事件进行归因时均表现出自我-他人归因差异,但情境调节了医生在负性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而楔前叶可能与情境对医生在负性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过程的调节有关。同时研究还提示医生的群体归属感是职业情境影响负性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变化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