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情境敏感性 ——基于医生职业情境的行为和fMRI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b5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往研究表明,人们对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与对他人相关信息的加工存在差异,这种自我-他人的差异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记忆、注意、情绪和情感等方面,并且在归因中表现尤为明显。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件进行归因时会表现出自我-他人的差异,即较之他人对正性事件进行更多的自我归因,对负性事件进行更少的自我归因。自我-他人归因差异是积极自我认知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人们维持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保持心理健康。既往研究多采用一般人际事件探讨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较少涉及特定情境中的事件。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却无时无刻不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而在众多的社会情境中职业情境尤为典型。有关职业情境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研究表明,职业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不仅有助于维护个体自尊,而且还能提升个体的职业效能感。有研究者以医生职业情境中的医疗事件为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医生对正性医疗结果进行更多的自我归因,负性医疗结果进行更少的自我归因。医生所表现出的这一归因倾向是其职业情境中所特有的现象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换句话说,医生所表现出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是否具有情境敏感性?为探讨这一问题,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了医生的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基于隐含因果关系的动词建构在上述两种情境中均可能发生的人际事件,探讨医生在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及其相关脑活动。同时,为了进一步探明职业情境对医生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独特影响,本研究选取了同样存在于医生职业情境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同的实验设置和操纵,通过对医生和患者的比较,以期为职业情境影响医生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这一问题提供汇聚的证据。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本论文开展了四个研究,共8个实验。研究一建构在医生职业情境和日常生活情境中均可能发生的人际事件,考察人们在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同时检验实验材料的有效性。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设置医生的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考察情境对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影响,包括三个实验(实验2A、实验2B和实验3)。实验2A和实验2B分别以实习医生和有过门诊经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实验考察情境对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影响;实验3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不同情境人际事件中与医生自我-他人归因相关的大脑活动情况。研究三在研究二的基础上,为提升本研究的生态学效度,以临床医生(实验4A)和患者(实验4B)为研究对象,考察情境对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影响。研究四通过操纵对医生群体(实验5A)和对患者群体(实验5B)的归属感,从归属感的角度考察职业情境影响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内在机制。研究一的结果发现,人们在负性人际事件而非正性人际事件中表现出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对负性人际事件的自我归因评分小于他人归因评分,这一结果表明人们更倾向于把负性人际事件归因于他人而不是自我。研究二的结果发现,医生和患者在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的负性人际事件中均表现出自我-他人归因差异;情境不参与调节患者在负性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但参与调节医生在负性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表现为医生在职业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小于生活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同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结果发现,医生在对职业情境负性人际事件归因时,楔前叶的激活水平在自我和他人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在对生活情境负性人际事件归因时,较之他人归因楔前叶的激活水平在自我归因过程中更高,这一结果表明楔前叶可能与情境对负性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的调节有关。研究三的结果同样发现,情境不参与调节患者在负性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但参与调节临床医生在负性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表现为临床医生在职业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小于生活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研究四的结果发现,个体对患者群体的归属感不影响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但对医生群体的归属感影响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表现为当个体对医生群体的归属感较高时,职业情境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小于生活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而个体对医生群体的归属感较低时,职业情境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大于生活情境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医生的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分别从行为和脑活动层面考察了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情境敏感性。结果表明无论是职业情境还是生活情境,医生和患者在对负性人际事件进行归因时均表现出自我-他人归因差异,但情境调节了医生在负性人际事件中的自我-他人归因差异,而楔前叶可能与情境对医生在负性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过程的调节有关。同时研究还提示医生的群体归属感是职业情境影响负性人际事件中自我-他人归因差异变化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众多企业发展历史已经证实,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甚至在追求经济利润之前,企业还必须追求自身对于社会的伦理责任,并践行于企业管理实践之中。事实上,平衡经济利益与社会价值,构建伦理型商业组织正是当前社会变革对企业提出的重大时代性要求。领导是一个企业组织的核心和灵魂,企业伦理首先表现为企业领导的伦理。在企业伦理的建构过程中,企业各级领导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企业伦理价值观的塑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学位
学位
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也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是《红楼梦》的一项伟大艺术成就;在红学研究中,人物形象研究一直是重头戏,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在相关翻译研究中却是薄弱环节,研究数量较少,系统、深入的研究更少。本论文采用Langacker的认知识解理论,从详略度、辖域、视角与突显四个维度对霍克思译本前80回中对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和王熙凤的相关描写在微观层面进行了详细系统的
2007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探索促进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始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政策。农业保险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范围包括种植业、畜牧业以及森林保险。畜产品如猪肉、牛奶等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以猪肉为例,我国生猪生产和消费总量一直高居世界第一。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分别为牲畜死亡损失风险和畜产品价格损失风险,其中,前者有可能在短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颁布,全球学前教育的焦点从入园机会均等逐步转向了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大量研究表明,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师幼互动,而师幼互动的关键在教学支持,其与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以及未来的学业成就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来自多个国家的研究发现,教学支持是师幼互动中“质量最低,且提升难度最大”的维度,已经成为全球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因此,关注教学支
采用政治史研究方法研究民族史,转换视角,有助于深化对十六国中期立国关陇的前后秦史研究。前秦建立初期从政治名号来源、“胡运已终”“苻氏应王”的谶纬、五德次第等易为胡汉人群接受的华夏传统政治文化解决政权合法性构建难题。枋头集团是前秦最大的功臣群体。功臣与皇权这一华夏王朝存在的政治关系同样也存在于由氐族建立的前秦。通过对宗室功臣苻菁叛乱、秦主苻健设立顾命功臣、苻生诛杀顾命、苻坚篡位后处理功臣的反抗等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