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双重影响,高温热浪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巨大的气象灾害。公众高温热浪感知是其适应行为的重要前提与社会基础。作为气候变化适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公众如何感知与适应高温热浪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作为高温热浪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方面研究却十分薄弱,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尝试以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与适应为切入点,以高温热浪发生最为典型的福州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双重影响,高温热浪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巨大的气象灾害。公众高温热浪感知是其适应行为的重要前提与社会基础。作为气候变化适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公众如何感知与适应高温热浪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作为高温热浪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方面研究却十分薄弱,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尝试以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与适应为切入点,以高温热浪发生最为典型的福州市作为案例区,基于2013年在福州市市区开展的问卷调查项目数据,利用描述性分析、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考察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特征、影响因素和适应行为。研究表明:(1)近59年来,福州市高温热浪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均呈现出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变化尤为剧烈。(2)大部分福州市居民能够较为准确的感知当地气温升高趋势,并且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水平较高。(3)健康状况、参与医疗保险情况、空调数量、高温热浪经历和本地居住时间对福州市居民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具有重要作用。(4)电视、网络、报纸和自我感知是福州市居民获取高温热浪信息最主要的渠道。(5)福州市居民适应高温热浪的措施主要包括多喝水、调整饮食结构、安装空调、购买凉快衣服或遮阳设备等,简单便捷、经济成本低和可操作性强是影响适应措施选择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在制定高温热浪适应策略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论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典型案例区的研究,以期深化对我国公众高温热浪感知与适应的科学认识,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应策略提供依据或借鉴。
其他文献
本次研究,笔者对比了演绎法和归纳法在小学英语时态教学的效果,在理论上充实丰富了这两个方法在小学英语时态教学的研究。在实践上,也帮助小学英语老师从这两种方法中选出更适合的一种来进行教学,提升他们英语时态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本次研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归纳法和演绎法在小学生一般过去时知识的习得上的效果是什么?(2)归纳法和演绎法在小学生一般过去时知识的保持上的效果是什么?为了解决以上两个研究问题,笔
纳米气泡技术(Nano-bubbles,NBs)在医学研究上已广泛被应用,本研究证实了纳米气泡水萃取姜黄素应用于人体的性能改善。根据人体生化数值与运动生物力学评估纳米气泡水姜黄素提取物(Nano-bubbles Curcumin Extract,NCE)的有益效果。在本次实验中,12位女性被随机分配到纳米气泡水姜黄素提取物组(NCE)和麦芽糖糊精组(Placebo)一同进行持续4周的实验。在此期间
日语的感叹词,又被称为“感動詞”、“間投詞”,常见的有“(?)”“(?)”“(?)”等等,是没有活用变化的独立词。感叹词一般用于日常口语中,在整个谈话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日语感叹词主要分为“感动”“呼唤”“应答”三种。本论文以感叹词的下位分类中的一种,即用于“呼唤”的感叹词为中心进行考察。依据前人研究称之为“呼唤感叹词”。在迄今为止的众多研究中,对“呼唤感叹词”或者“呼唤词”的研究仅限于对其作为
能使目的语读者获得和源语读者同样的阅读体验是理想翻译的追求,然而文化与背景差异会导致翻译损失。在阅读宗教和科学类的对话型文本过程当中,读者可能会很难理解一些包含宗教和科学元素的段落、句子或词语,甚至是一些表达方式。如果完全按照源语文化的习惯和习俗来翻译,就会给读者的理解造成障碍。译者在目的论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的指导下用翻译补偿策略对 Belonging to the Univ
本文探讨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文简称《海洋法公约》)临时安排条款及其在东海海域的适用情况。文章首先从临时安排条款产生的背景出发,结合国际实践案例,探讨了临时安排条款的概念与性质。实际性、过渡性和独立性是临时安排条款具有的特征。因此,实际性也需要根据争议各国以及争议海域的具体情况来作出选择。过渡性即临时性,意味着临时安排协议不等于最终的海域划界协议,更无法替代最终的海域划界协议,临时安排不具有终
汉代长袖舞有着渊源的历史,从两周时期的“长袖善舞”到今天戏曲舞台上的水袖,以舞长袖为主的表演经过漫长历史的洗涤经久不衰。基于此,本论文以“汉代长袖舞特征”为题,围绕毕业作品《同归故里》论述汉代长袖舞的起源、舞台形象特征和汉代长袖舞的代表性舞姿以及如何在舞台上进行呈现。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历史研究法、录像分析法、文物形象分析法结合文献、专著、文物等资料对汉代长袖舞在舞蹈《同归故里》中的体现进行详
本报告基于《人、动物、机器——模糊的边界》第一章及部分第二章汉译为例讨论了哲学术语的翻译。翻译过程中碰到的主要困难是识别术语和理解术语。指导翻译术语的原则有:保持术语透明度及实现文内及学科内术语的连贯性。采取的方法有:作注、采用已被广泛接受的译法、一种译法后附上其他被广泛接受的译法或原英文术语等等。在案例分析中这些术语被分成了两类,一类具有规范化的汉译,一类不具规范化的汉译,这两类下又分成了两小类
视译频繁应用于需要即时从外语中获取信息的多个场合。然而,相较于交替传译或同声传译,业界对视译的研究较少,未形成完整的视译研究体系。同时,停顿是衡量语言流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视译中产生的比有声停顿更多的无声停顿应该成为二语学习者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作者试图从三个层面(停顿时长、停顿位置和停顿原因)探究英汉视译实践中,学生译员和职业译员无声停顿的特征,并将两组译员的表现进行对比。作者从一场英汉视译
“可见与不可见的空间”这个论文标题来源于法国“现象学”主义的一个重要论断。在艺术中,绘画之美是“看”出来的,然而“看”本身就已经超越了看(眼睛)自己,于是在画面中会显现出“可见”与“不可见”两个层面,如果不能“思”,那么第二个层面便是不可见的。本文主要围绕“看”的第二层“不可见”展开解释论证,文中分散式的以点带面简略的分析了绘画创作中几个重要的起制约创作深度和画面组成成分的突发点。画家是靠吸纳自然
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越来越成为公众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依赖非竞争模式的普遍实施,公共体育场馆软服务低效供给与供需矛盾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制约公共体育服务供需有效互动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瓶颈。基于此,本研究引入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从依赖非竞争模式下公共体育场馆软服务消费的视角切入,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范式,运用扎根理论与路径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具体采用文献资料、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