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droitinase和Clenbuterol治疗可促进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及运动功能恢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其永久性的功能丧失是由于上行和下行的轴突被离断而缺乏成功的再生所导致。轴突再生的失败,目前基本上归因于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抑制再生的环境因素,在一个损伤后的CNS中,轴突尝试再生将面临髓磷脂关联的抑制因子,以及胶质瘢痕所形成的物理屏障。在SCI中心,几种髓磷脂关联的轴突再生抑制因子,如髓磷脂-Nogo-A,髓磷脂关联糖蛋白(MAG),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OMgp),以及胶质瘢痕中的各种抑制性细胞外基质分子,如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s),NG2,aggrecan及brecican等,已被证实在损伤的脊髓环境中,对于抑制轴突再生起到关键作用。在严重的SCI中,如脊髓完全性横断,脊膜破损,将导致显著的纤维浸润,大量胶质细胞混杂于侵入的结缔组织中。由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CSPGs是抑制性的细胞外基质分子家族中的主要一种。在很多活体实验中,Chondroitinase(chABC)已被证实能有效地将CSPGs从SCI处清除并创造一个有利于再生的环境。研究者们采用一些联合治疗措施包括将各种细胞性非细胞性移植物置于SCI点,同时结合其他药物治疗以促进轴突再生己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通过Schwann细胞架桥和嗅觉神经包绕的胶质移植物与chABC联合治疗,自体外周神经移植架桥和经chABC修饰后的基质,以及在SCI点移植入成纤维细胞架桥(成纤维细胞经基因修饰可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等。 目前认为,促进SCI后轴突再生的比较有前景的治疗措施之一,是提高cAMP水平。cAMP发挥该效用的前提是需要激活转译因子磷酸性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激活的CREB能够克服髓磷脂相关的轴突再生抑制因子从而促进活体的脊髓轴突再生。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Clenbuterol,可提高神经细胞中cAMP水平。改善脊髓挫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电泳迁移率定量分析显示,Clenbuterol或高水平的cAMP可诱导CCAAT/增强子粘合蛋白δ(C/EBPδ)与pCREB的增加。 在本实验中,我们试图明确在长期存活的SCI模型中,不应用任何移植物进行架桥的情况下,在SCI点使用chABC酶降解CSPGs合并Clenbuterol治疗,能否促进轴突再生并跨越SCI处胶质瘢痕。 实验方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两种SCI模型。第一种采用特殊的保留硬脊膜的SCI模型,即使用特制的手术刀在硬脊膜内完成大鼠的第7颈段脊髓单侧半横切,将硬脊膜的损伤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减小结缔组织浸润、胶质瘢痕形成,用以观察Clenbuterol能否提供一个有利于再生的局部环境以及促进离断的轴突再生并穿越SCI点。成年Wistar大鼠(n=10-12)接受硬脊膜内的第7颈段脊髓(C7)单侧半横切显微手术。Clenbuterol以9 mg/L的剂量加入饮用水中,而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治疗。采用Cylinder试验和患肢抓力试验观察运动功能的恢复状况。对于逆行神经示踪,在行为学观察期(6周)结束后,大鼠接受第二胸段脊髓处椎板切开术,4% Fluorogold微量注射进入红核脊髓束,一周后被处死。第二种模型中,各组Wistar大鼠(n=5-8)在第10胸段脊髓(T10)给予破坏脊膜的完全性横切术,然后,在SCI处给予chABC和/或Clenbuterol(9mg/L,加入饮水中),或者未给予任何治疗。在SCI后,采用BBB评分标准,连续12周评价其后肢运动功能。行为学观察期结束后,在第13胸髓节段给予4%荧光金(Fluorogold,FG)用于逆行神经示踪。 实验结果: 在C7脊髓单侧半横切实验中,运动功能逐渐恢复,从SCI后第3周开始,Clenbuterol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最终患肢抓力:403.45±19.82g vs 335.13±13.48g,p<0.05),在Cylinder试验中,双侧前肢共同使用触壁的百分比,Clenbutero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43.39%±5.85%vs 19.42%4±6.61%,p<0.05)。Clenbuterol治疗显著地降低了SCI后继发性组织损伤,提高了pCREB阳性细胞核在整个SCI点的表达水平。逆行神经示踪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lenbuterol显著地促进了红核脊髓束轴突的再生。 在T10脊髓完全性横断性损伤模型中,其结果表明,应用chABC治疗可减少胶原蛋白浸润,减少胶质瘢痕的长度,并可显著降解CSPGs(p<0.05)。与未治疗组对比,只有Clenbuterol+chABC组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运动功能改善,最终BBB评分为3.94。脊髓完全性横断性损伤后,病理结果显示,在SCI中心无任何正常的中枢神经组织结构保留,我们采用抗体RT97作为轴突的标记物,观测在胶质瘢痕中的再生轴突密度。在脊髓横断切片上,SCI中心及距中心头侧和尾侧各500μm处,其轴突密度各组分别为:Clenbuterol+chABC组,5801.3±413.3/mm2,7178±494.4/mm2,和6496.2±205/mm2,显著高于未治疗组:4035.9±492.2/mm2,4416.6±605.8/mm2及4136.3±532.1/mm2(p<0.05)。逆行神经示踪结果显示,仅于Clenbuterol+chABC组动物脑中检测到FG标记的阳性神经元。Clenbuterol治疗在整个SCI处增加了pCREB阳性细胞核的表达。完全性损伤后的脊髓瘢痕内更加类似于外周神经形态,再生的轴突由Schwann细胞形成髓鞘而不是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 结论: 1、在硬脊膜破损、结缔组织浸润被降至最低程度的情况下,减少SCI后继发性神经组织缺失,激活pCREB以克服阻碍轴突再生的抑制因子,从而促进轴突再生,改善运动功能,是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Clenbuterol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2、Chondroitinase可降低脊髓完全性横切后结缔组织的浸润,缩小胶质瘢痕,并有效地清除轴突再生的抑制因子CSPGs,为神经功能恢复和轴突再生提供了有利的局部环境。 3、在不给予任何细胞性/非细胞性移植物的情况下,通过在SCI处酶降解CSPGs,结合Clenbuterol治疗可促进轴突再生,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指导孕妇摄入维生素D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做血清指标检查的10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医疗设备质控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及对医疗设备质控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98台医疗设备及其服务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
目的 通过早期乳腺癌腋窝可疑淋巴结选取确定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以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早期乳腺癌的复发率.方法 将12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腋窝淋巴结活检,对可疑淋巴结
背景和目的:生命繁衍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由于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等来自各方各面的外部因素导致世界范围内不孕不育人口显著增加,人类的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暴发,病情快速、准确诊断成为控制疫情关键的一环.为了解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批准上市情况,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2020年1~4月批
针对稻米品种无损鉴别需求,利用高光谱技术分析了3种稻米样品的光谱图像特征,实现了利用液晶可调滤波器(LCTF)光谱相机对3种稻米的探测、分类与鉴别。通过高光谱相机采集稻米样品的VIS/NIR光谱图像,运用Matlab软件及ENVI软件对高光谱图像进行处理分析,获得各样本的相对反射率曲线,结合图像阈值分割技术,得到各波段光谱图像的二值图像。结合图像及数据,分析不同品种稻米的光谱差异,发现稻米于480
本实验观察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经放射处理后存活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探讨姜黄素对CNE-2Z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机制,为姜黄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观察放射线诱导C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