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六六六(HCH)是我国历史上使用的主要有机氯农药之一,林丹(γ-HCH)是唯一具有杀虫活性的异构体,据统计,70年代后期,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混合HCH高达六千万吨。由于HCH具有半挥发性、脂溶性、生物蓄积性和持久性,能够随着大气的长距离输送发生迁移,并能够在不同介质中发生迁移转化,虽然我国于1983年禁止生产和使用HCH,然尔基于其难降解的原因,在许多食品、生物、人体、大气、土壤和水体中仍有较高的检出率。太湖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内,是我国历史上的水稻种植区,对我国传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报道,该地区的生产量可达我国生产总值的14%。太湖地区也是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密集地区之一,有资料显示1980年,稻田中HCH的全年平均用量为9.6429kg/hm2(原粉)。经过20多年的降解,太湖地区HCH的含量已经有了显著的降低。本文选取大气和土壤介质,对太湖地区HCH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该地区2006-2007年间,大气中∑HCH的平均残留水平高达648.05pg.m-3,浓度范围在54.41 pg.m-3~3148.96 pg.m-3,与珠三角地区2003-2004的污染水平相当,但与国外相比,处于很高的水平;2003年土壤中∑HCH的平均残留水平为4.10ng/g,是20年前该地区土壤中HCH残留量的1.3%,与国外发达地区污染程度处于同一数量级上,最小值为0.86ng/g,最大值达到7.80ng/g。从土壤类型来看,∑HCH的平均含量:稻田土>闲地>菜地土,分别为1.55ng/g,0.58ng/g,0.49ng/g。在两种介质中,β-HCH是含量最高的异构体,而且α/γ-HCH的值均小于3,揭示了太湖地区仍有林丹的使用,大气中HCH的来源除当地土壤中林丹的挥发,还可能来自大气的长距离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