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经济发展角度而言,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面对的挑战和压力较大,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对较多,而在实践当中,一些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能力较差、工作态度不积极等等问题较为严重,且高校在招生中遇到的困难也不断增加,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对其原因进行总结,教育的模式、理念、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方法、教育的目标、态度等等都对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一些专业人士提出了对高校教师的工作要进行绩效考评,且在新时期,要转换思维方式,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模式,提高考评的质量和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为了将新公共服务理论有效融合到高校绩效考评工作当中,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规避传统考评模式中的问题,合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优化教学队伍,提升高校的社会公信力,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且课题研究意义重大,可以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借鉴,拓展公共服务理论应用范围和效果,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推动高校快速发展。为了实现研究目的,本文在研究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实与战略发展的统一,使用了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管理观念问题、指标建立问题和发展规划问题,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属于理论部分,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进行整合,为后续写作提供支持。第二,属于现状和问题分析部分,以G高校为例,进行高校专任教师绩效考评现状的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第三,属于理论和实践的整合部分,将新公共服务理论和G高校的专任教师绩效考评结合在一起,提出新的考评思路。第四,属于策略制定部分,对于G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问题,提出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绩效考评策略。通过研究,建立了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高校专任教师绩效考评体系,对相关的考评指标、考评权重等进行了重新设置,对于考评体系建立原则、设计思路、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提出了创新观点,与此同时,还针对性的提出了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高校教师绩效考评工作完善对策,提升高校绩效管理水平。研究结论:绩效考评工作要注重全面性,考评主体设置合理,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设置考评内容,合理使用考评方法,保证考评过程规范,公正、公平、公开,并处理好考评过程中数量与质量、教学与教研、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提升考评效果。除了上述内容以外,本课题研究注重于广东省G高校绩效考评工作实际情况的针对性分析,与一些知名大学相比,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也是高校改革的一种现实需求。与此同时,在经济市场化和产业化形势下,教育也将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如果存在问题,将会导致高校竞争力下降,学生外流,这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