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肩关节周围炎可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目前临床上针对肩周炎已有药物、推拿、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但各类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或是在技术操作上有较高的要求,临床推广较难,或是疗效尚需提高,故有扩大对其治疗方法的探索的需要,尤其是需要积极寻找简便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目的: 评价报刺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的有效性,为本症的治疗探索一种疗效可靠、操作简便、病人接受程度较高的针灸治疗方法,以拓宽针灸的治疗范围,为肩周炎提供更多的康复治疗手段,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方法: 从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大学城传统疗法科门诊病人中,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60例肩周炎患者,根据研究目的和受试对象标准(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符合标准的受试对象应用针刺治疗(分组:①报刺结合运动针法治疗组;②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0例,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疼痛评定指标、肩关节活动范围变化评定(ROM)为功能评定指标对比观察报刺结合运动针法治疗与常规针刺治疗对肩周炎症状的改善作用,并结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系统(ADL)进行综合疗效评价。 研究结果: 1.对报刺结合运动针法治疗组、常规针刺组分别进行治疗一周后与治疗前、治疗二周后与治疗一周后的进行组内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分、肩关节活动范围变化评定(ROM)评分及评级以及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系统(ADL)总分数据均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结果均提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 2.两组组间效果比较:治疗一周后、二周后分别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分、肩关节活动范围变化评定(ROM)评分及评级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系统(ADL)总分进行组间独立 t检验,结果提示除治疗一周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分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各时期报刺结合运动针法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各组数据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报刺结合运动针法治疗组30例,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0例;常规针刺组30例,痊愈3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0例。统计结果显示,报刺结合运动针法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结论: 报刺结合运动针法治疗与常规针刺治疗对肩周炎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报刺结合运动针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与临床广泛运用的常规针刺治疗疗效相当;但报刺结合运动针法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较常规针刺治疗迅速而明显,结合其简便快捷、病人易于接受的特点,提示报刺结合运动针法在肩周炎的临床治疗上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