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20年的改革与开放,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比较薄弱的部门,农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民收入增长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农产品贸易也日益显示出自由化的趋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未来受冲击最大的将是农业生产者,农业形势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收入以及生活。因此,农业政策的调整应该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农业收入支持和补贴政策中,农业投入品补贴政策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成本,以及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并进而影响农业的持续发展。考虑到目前国内外对农业投入品补贴争议比较大,而且该项政策存在调整的空间本文选择投入品补贴政策调整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采取投入品补贴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稳定生产者收入,使本国农产品有同国外农产品竞争的能力。由于这种补贴方式可能会引起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对不同农产品产生的作用将不一样,其结果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无实质性的帮助,因缺乏定量的实证分析,目前尚无定论。而且,农业投入品补贴由于容易引起农业生产的扭曲,属于WTO农业协议中的“黄箱政策”,需要进行削减承诺。由此,目前国内对农业生产要素补贴政策的调整存在几种观点,但针对这些观点的分析,各位专家学者往往主要从理论上加以定性分析,并没有进行量化。在此背景下,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明确农业投入品补贴的政策效果,确定农业生产要素补贴的调整方向,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提高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减少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要素资源配置理论为依据,在运用价格供给反应模型估计在投入品补贴的不同调整方案下,各种农产品播种面积的调整状况的基础上,通过C-D函数和规划模型,测定上述投入品补贴政策的调整方案下,各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值和利润,以及整个种植业的产值和利润的变动状况和规律,为中国农业投入品补贴政策的调整方向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 研究在分析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和政策效应,以及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墨西哥、埃及等发展中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改革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和投入品补贴政策的现状,定性的说明中国投入品补贴政策可能的调整方向。然后以整个中国种植业生产为主要考察和分析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首先,研究当投入品补贴政策调整以后,在各种不同的调整方案下,中国及各主产区主要粮食产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和谷子)和主要经济作物产品(包括花生、油菜籽、棉花、烤烟、甘蔗、甜菜、苹果、和柑桔)播种面积的变动状况。 接下来,分析种籽、化肥、农药、劳动力、畜力、农用柴油、农业用电和农机动 投入补贴政策调整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力等主要投入要素在上述农产品中的投入结构变动,并对由此造成的各种作物每亩产值和每亩利润以及总产出和总利润等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得出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农业投入品补贴取消这一方案,将导致种植业的产出和农民的收益达到最大。也就是说,农业投入品补贴应沿着逐渐减少直至取消的方向进行改革。 最后,在衣业补贴政策的调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政策改革以及农资生产企业改革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保证方案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