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hame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看,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这是世界多数国家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所走过的道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构成会逐渐由第一产业占优势而逐渐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概述。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他们认为社会分工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是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直接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方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现代工业发展的条件,是消灭城乡对立的条件。其次,介绍了李嘉图等西方学术界对工业和农业之间存在的联系和性质的研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最后确认了当代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中的相关范畴和理论前提。 第二章当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成因。在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变动预测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特别是“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的模式和“离土又离乡”的异地转移模式。并指出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盲目性、无序性、失衡性、被动性、低层次性、排外性和季节性等特点。最后深入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一是城乡巨大差别导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拉力”;二是农村农业人口就业不充分导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力”;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第三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分别考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分析了对农村经济的积极作用有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流出地人口的素质、有利于流出地的妇女解放运动等。消极作用有不利于流出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加重农村人口老化程度,限制农村妇女的全面发展;给农村计划生育造成一定的压力。分析了对城市经济的积极作用有促进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促进城市消费市场的放大、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完善等。消极作用有加重城市交通运输紧张状况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给城市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扰乱城市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最后研究了如何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发的村庄兼并,促使农村劳动力和主产资料实现优化配置,实现了物和人的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促使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促使农村实现制度创新,实现劳动力和资本的结合。 第四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造成农民阶层的分化,并具体分析了分化的状况及其特点。把现阶段我国农村村民分为三个阶层系列,根据对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同组合划分的产权阶层,按职业类型划分的职业阶层,按工作和生活的空间区域划分的社区阶层。同时分析了农民阶层分化具有的多元性、不平衡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第五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一是加强农业地位,变小农业为大农业,提高农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二是培育三元社会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走农村工业化之路。三是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构建“三权分离式”的新型农用土地产权体系,努力寻找能够最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四是改革不合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有差别分层次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促进全国城乡社会文明的进步与长期稳定。
其他文献
法律援助,是指国家(政府)对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或不能完全支付法律代理费用的公民给予免收费或者由当事人分担部分费用的法律帮助,以维护法律赋予公民权益得以平 Legal aid
本文观察了四种中草药对烫伤小鼠补体活化后的调理作用,结果除金银花外,三七、虎杖和人参对烧伤后补体的过度活化,均有一定程度的调理或改善作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逐渐显现出它的局限性,使得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推进缓慢。本文旨在用制
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土地流转市场化配置是完善现有土地使用制度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我国农地制度现状及问题入手,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对农地流转机制的构建进行了
目的调查并了解心血管内科护士开展心脏康复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湖南省长沙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家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工作1年以
晚唐诗人崔橹是一位工于诗歌尤其是咏物绝句创作的进士诗人。然而,目前所存的有关其人其事的资料并未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因此,提起崔橹,或许对我们有些陌生,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
改革开放22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市场化与国际化的进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问题:资源短缺、生产规模狭小、技术传统保守、农产品品质差、食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已于2006年秋季在全国正式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本文就学习方式的含义、心理学基础、构成要素、划分和关系等几个重要问题作了
大多数学生对英语都感到头疼,花费时间多又进步慢。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对英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以及如何定位其与汉语的关系,有较深的体会和思索。
依据产业集群理论和投资环境理论,以促进阜新农产品加工业的集群化发展为研究主题,探讨了阜新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所应需具备的环境以及政府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