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1983年,de Groot等人发现了一类具有Clb结构的新材料,霍伊斯勒合金NiMnSb和PtMnSb,它们的能带结构在一个自旋方向具有金属性,而在另一个自旋方向具有半导体性或绝缘性。这种特殊的性质被称为半金属铁磁性。因为半金属材料在费米面具有完全(100%)的自旋极化率,因而在自旋电子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主要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研究了几个二元和三元半金属化合物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83年,de Groot等人发现了一类具有Clb结构的新材料,霍伊斯勒合金NiMnSb和PtMnSb,它们的能带结构在一个自旋方向具有金属性,而在另一个自旋方向具有半导体性或绝缘性。这种特殊的性质被称为半金属铁磁性。因为半金属材料在费米面具有完全(100%)的自旋极化率,因而在自旋电子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主要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研究了几个二元和三元半金属化合物的结构、电子和磁学性质,涉及到块材、表面和界面体系。得到的五个主要结果如下:首先,研究了岩盐结构VPo的块材和(111)表面的性质。我们发现,块材VPo在平衡晶格常数5.9时具有半金属铁磁性,磁矩为3.00μB每个分子。因为表面原子键长和磁矩的不同,V原子终结的(111)表面维持了半金属性,而Po原子终结的(111)表面失去了半金属性。表面Po(V)原子的磁矩与块材中的相比都增加了。计算得到的总磁矩满足二元闪锌矿结构半金属铁磁体遵从的Slater-Paulig准则Mtot=(Ztot-8)μB。我们也讨论了所研究表面的稳定性。第二,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岩盐结构VPo的(110)和(001)表面性质,发现这两种表面都维持了块材半金属性的特征。表面原子的磁矩与块材相比都增大了。表面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岩盐结构VPo的(110)和(001)表面在平衡条件下都不稳定,因此,岩盐结构VPo薄膜需要非平衡生长技术来实现。第三,我们研究了闪锌矿结构TiTe的块材和(001)表面性质,发现该块材在平衡晶格常数6.41时具有半金属铁磁性,磁矩为2.00μB每个分子。该块材半金属性在Ti和Te原子为终结的(001)表面均得到了保持。与块材相比,表面原子的磁矩增大了,而次表面原子的磁矩却降低了。表面能的计算表明,Te原子为终结的表面比Ti原子为终结的表面更加稳定。第四,我们将闪锌矿结构半金属铁磁体TiPo拓展到了其(001)表面和TiPo/CdTe(001)界面性质的研究。计算表明,Ti和Po原子终结的(001)表面均保持了半金属性。与块材相比,表面Ti原子的磁矩增加了,而表面Po原子的磁矩却降低了。Po原子终结的(001)表面比Ti原子终结的(001)表面更加稳定。界面性质的研究表明,(1×1)的Ti-Te构型的界面是最稳定的,并且具有半金属性。(2×1)的Ti-Te构型界面也具有半金属性。第五,计算了霍伊斯勒合金Mn2CoSn的块材和(001)表面的结构、电子和磁学性质。我们发现Mn2CoSn的平衡晶格常数为5.85,Mn2CoSn具有半金属亚铁磁性,磁矩为3μB每个分子。该半金属性在Mn(2)Sn和Mn(1)Co终结的(001)表面均被破坏了。磁矩的计算表明,Mn(2)Sn终结的表面原子的磁矩与块材中的相比有所增加,而Mn(1)Co终结的表面原子的磁矩变化很大。有趣的是,从块材到表面体系,Mn(1)原子的磁矩由低自旋态转变为了高自旋态,这使Mn2CoSn霍伊斯勒合金成为自旋电子学应用中的一个有希望的竞争材料。此外,霍伊斯勒合金Mn2CoSn的磁矩Mtot和价电子数Ztot满足Slater-Pauling准则M tot=(Z tot24)μB。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城市化、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沿海地区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为了缓解众多的人口和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拓宽城市可利用空间、实现城市价值的最大化,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项目新建在填海淤泥地层这一特殊地质条件下。但由于填海淤泥地区具有“三高三低”的工程特性,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修建隧道工程势必会改变原有地质环境,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同时在修建过程会产生强烈的冲
作物的株高是动态衡量其健康和整体生长状况的关键指标,该性状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的生物学产量和最终的籽粒产量估测。传统的人工测高方式低效、主观性强,难以实现大面积株高数据的同步观测。随着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高速发展,使高精度、高频次、高效率的作物株高采集成为可能。其中,无人机结合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因其低成本、高灵活性等优势,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作物高度信息采集方式。通过低空无人机遥感方法提取高精度作物株高需
MicroRNA(miRN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长度在20到24个核苷酸之间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负调控因子。目前miRNA调控次生生长相关的机理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等物种中已发现多个与植物次生生长相关的miRNA基因,但这些miRNA在维管系统中的具体调控途径尚不清晰,尤其是其在木本植物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水体是众多环境污染物的最终归宿地,其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严重威胁,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斑马鱼的行为测试模型在化学品筛选和毒性评估中开始逐渐被采用,且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测试程序设计和测试方法不一致,斑马鱼行为分析模型在化学品毒性测试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试图优化斑马鱼行为分析模型的测试条件并开发多种行为参数,建立一种基于斑马鱼仔鱼行为的化学污染物毒性快速评估的方法。为验证
磷是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物质。土壤环境中,高达95%的磷为较难利用的磷化合物,磷对于生物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存在形态、含量及其相互转化。土壤磷的转化过程包括无机难溶性磷酸盐的化学转化和有机磷的矿化。驱动有机磷矿化的磷酸酶受控于相关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多样性,而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受到土壤养分含量和比例的反馈和调节。虽然施肥对土壤磷素转化和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肥料添加对不同养分含
卵白蛋白作为鸡蛋的主要成分蛋白,具备良好的功能特性,如起泡性、乳化性等,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热处理作为食品工业的常用手段,可以引起食品组分理化性质及形态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着食品的性质与功能。卵白蛋白在热处理过程中表现出解折叠、水解、重组等行为,最终不仅呈现出新的化合形态,而且还形成了新的内部结构。已有报道显示食品组分在热处理后会形成微/纳米形态产物,但对于卵白蛋白在加热过程中“如何通
由于柑橘种植信息数据化困难和种植信息深度分析缺位,柑橘产业的宏观调控成效难有突破。农业信息化可以为柑橘种植信息的数据化和深度分析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在众多农业信息化方法中,WebGIS支持下的种植适宜性评价显得格外重要。随着WebGIS技术和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快速发展,让基于农作物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在WebGIS上的实现成为可能。本文实现了基于WebGIS的柑橘主产区种植适宜性评价系统,为柑橘采样点数
氮、磷是作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适宜的土壤氮磷水平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中过多氮磷的释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变暖和频繁降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土壤中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决定着土壤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有效性及环境行为。有关土壤氮、磷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去多集中于森林和高寒草甸土壤以及温度或水分单因素影响的研究,而对于气候变化对农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分布的毁灭性病原真菌,可危害包括大豆、油菜、向日葵等重要经济作物在内的700多种植物,每年因核盘菌导致的作物菌核病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真菌病毒是在真菌细胞中复制和增殖的病毒,种类繁多,分布广,其中引起弱毒特性的真菌病毒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因此在核盘菌中挖掘真菌病毒资源,对作物菌核病的生物防治意义重大,也为研究病毒的分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