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契约农业交易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小农要充分进入并参与市场依然存在不少困难。目前我国的农业依然是建立在分散的、小规模的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的,大多数的农户都是独立的生产者,势单力薄,缺乏市场信息,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另外,农业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市场发育不尽完善。在这样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之下,农产品的经营自然要面临很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而契约农业则可以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国的契约农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订单履约率低、违约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龙头企业与农户参与契约农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如何规范各经济主体在契约农业中的交易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拟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国内外契约农业发展经验及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契约选择理论、博弈理论及委托-代理等理论,对影响契约农业中各经济主体交易行为的各种因素以及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和总结。本研究包括导论部分在内一共分为四个大部分八个章节,各部分的内容简介如下:第一部分包括第1、2章。该部分是全文的引子,主要阐明了本研究立题的目的与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论述了论文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假设和论文结构,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对中国契约农业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现状的回顾与描述,对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契约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中国契约农业发展的总体特征进行了评价。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该部分构造了中国契约农业各经济主体交易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在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经济理论、博弈理论及委托.代理等理论的支撑下,指出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情况下,契约农业与现货市场和纵向一体化相比是一种相对有效的组织形式。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下,契约农业中各经济主体的交易行为实际上是受其追求效用或者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为响应各种获利机会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为了“逐利”,就会尽可能努力地节约交易费用。而影响交易费用大小的各种因素包括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资产专用性、有限理性、机会主义等交易特性,其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合同的实施和履行阶段。由于龙头企业和农户都是有限理性的契约经济人,在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机会主义倾向,他们总是试图在各种契约约束下寻求自身经济利益或者效用的最大化。因此在实践中,一方面需要各经济主体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还需要设计一系列的合理有效率的制度来规范各主体的利己行为,使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趋向一致。第三部分包括第4、5、6、7章的内容,为全文的主体部分。在第4章到第6章,分别就中国契约农业中企业、农户、中介组织这三类经济主体的交易行为进行了分析。主要围绕各经济主体参与契约农业的动因、在契约农业中面临的风险以及影响其交易行为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交易主体的特性、外部环境、以及交易特性等是影响各经济主体交易行为的主要因素。最后还分别选取了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了考察。第7章是对中国契约农业中各经济主体间相互关系以及一些个案的分析。主要运用博弈理论对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中介组织与农户之间等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了来自种植业领域和畜牧业领域的契约农业项目进行案例考察。通过这一部分的分析发现,促进各经济主体的完善与发展、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契约农业中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是确保契约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各经济主体的完善与发展主要包括提高农户素质、大力发展中介组织以及增强龙头企业实力等方面,而各经济主体行为的规范,则决定于其运作机制和运作环境的科学合理性。第四部分是由本文的结论部分第8章构成,论文结合各部分研究的结论以及当前实际对中国契约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建议。契约农业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各经济主体的多样性可能使研究缺乏全面性。在我国契约农业的现实发展过程中,村集体和县乡政府很多时候兼具中介的作用,由于本文在界定契约农业经济主体(即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时严格回避了政府这一角色,因此与实际情况对比,本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缺漏。其次,对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关于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之间关系的研究尚需要补充和完善。第三,契约农业还有其他问题如可能涉及到规模经营的土地集约问题,由于篇幅有限及研究条件的限制,在本文中没有详细涉及到。第四,由于调查经费问题,本文在选取调查地点上受到了较大限制。此外,由于研究者经验和准备不够充分,在选取调查地点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例如,选取的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和平乡卸甲坝村由于合同企业进入该村的时间不够长(签约时间为2006年),该村合同农户所种植的甜柿大都尚未挂果,因此对于考察契约双方的履约状况造成了暂时不能解决的困难。
其他文献
<正> 一、龙桥的概况三原县的龙桥是一座大型石拱桥,横跨在县城北面的清水河上。这座古代石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公元1594年),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25年)竣工,先后历时十
目的:通过观察重型和疱疹样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服用α-甘露聚糖肽(多抗甲素)前后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来揭示α-甘露聚糖肽(多抗甲素)治疗重型和疱疹样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
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亟需科学、理性的研究规划。本文基于普通话水平测试30年研究成果的数量及分布,梳理和分析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当前的研究状况及其在不同发展
本文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行综合考察,主要包括语法教学策略、语法教学方法、语法教学模式、语法教学实例展示、语法难易度研究、语法习得研究等,在此基
目的对比青年人胃癌和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疗效差异,为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439例,其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汽车的驾乘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准零刚度的汽车座椅悬置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具有高静刚度低动刚度特性,其起始隔振
目的对冰玉洁栓进行随机、盲法、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初步评价冰玉洁栓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安全性。方法1病例选择将符合西医慢性宫颈炎宫
格语法及其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信息处理用语言理论讲话”第三讲王玲玲格语法(CaseGrammar)是本世纪60年代菲尔墨(C.J.Fillmore)最先提出来的,格语法一问世,便得到语言学界,特别是计算语言学界的青睐,风靡
研究目的了解和掌握驻青海高原武警部队官兵的生活质量状况,探讨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等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和保障武警官兵的生活质量水平提供参考和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