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氏菌病也就是布鲁氏菌入侵机体而引发的传染病,包括在人和动物之间极易感染,不仅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流行的人畜共患病。据统计全国共有25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布鲁氏菌病的分布,从1993年到2009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上升了130倍,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该病一直被列为世界性五大兽疫之一。依据对宿主偏好性以及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传统的基因分型方法已经将布鲁氏菌分为9个种19个亚型,包括羊种1、2、3亚型,牛种1、2、3、4、5、6、7、9亚型,猪种1、2、3、4、5亚型,犬种,沙林鼠种,绵羊附睾种,田鼠型,鳍型和鲸型。本实验选取了来自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具有代表性的176株布鲁氏菌流行株,对菌株来源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REP-PCR基因分型方法需要先进行条件摸索,建立布鲁氏菌的REP-PCR分型技术;将已经建立好的基因分型方法应用于布鲁氏菌株鉴别,得出扩增图谱;将菌株来源分析结果结合REP-PCR基因分型结果得出我国50年代到00年代之间布鲁氏菌病的疫情动向和流行规律,为我国提出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从菌株来源分析得出我国布鲁氏菌50年代流行布鲁氏菌羊种3型和牛种1型,60年代流行布鲁氏菌羊种2型,70年代流行布鲁氏菌牛种6型,80年代流行犬种和牛种3型,90年代流行羊种1型,00年代以后流行羊种3型。本实验对影响REP-PCR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条件摸索,即模板、酶、引物和退火温度。模板选择采用试剂盒提取,在纯度和浓度上都能满足扩增的要求;rTaq酶用于REP扩增具有优势,后两种酶扩增不出全部的条带;引物浓度选择10μM:40℃扩增的结果条带是最清晰的,最终建立了布鲁氏菌REP-PCR分型方法。从布鲁氏菌株的聚类结果上看出牛种和羊种的亲缘关系很近,部分猪种1型和猪种3型和牛种的关系很近,但羊种和牛种的关系比猪种的关系更近,更具有密切联系。犬种和猪种、牛种的关系很近,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羊种3型分别在50年代和00年代以后出现了两次流行,50-90年代之间羊种3型感染范围主要在西部和北部,00年代以后主要在东部、东北部和南部流行,从亲缘关系上看东部的感染由北部传播而来,东北部和南部的感染由西部传播而来;牛种1型存在两个分支,内蒙古、北京、天津和河南地区菌株亲缘关系近,而安徽、新疆和上海地区的菌株关系近。60年代以后山西、上海、青海、吉林、河南、山东、新疆陆续出现羊种2型感染疫情,其传播动向和羊种3型一致。牛种6型主要流行于70年代,疫情主要范围在内蒙古、黑龙江、宁夏和西藏,黑龙江地区的菌株比其他地区的关系较远。牛种3型80年代前的菌株聚为一支,80年代后的菌株聚为另一支,而80年代前以宁夏地区为主,80年代以后以内蒙古和新疆地区为主。犬种布鲁氏菌病主要流行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比如上海、江苏、广西、山东等地。90年代以羊种1型感染为主,其分离菌株主要出现在80年代以后,以内蒙古地区感染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