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制定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之一,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教学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受到来自文本和教师两个方面钳制,很难有什么阅读自主性和创造性可言。学生无法自主学习积累,更无法深入感悟,获得熏陶。学生的主体性失落,语文的本体特性也不复存在。建构性阅读教学的含义是指:学生是阅读意义建构的主体,教师应以指导者和分享者的身份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驱动性,并通过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自主对话和合作探究,使学生的内外化建构能够有机整合,真正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新课程建构性阅读教学的探讨,正是本着这一基本原则,立足于“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吸纳了建构主义精髓而进行的一场的教学革新与重建。本文从阐述建构性阅读教学的内涵及意义入手,然后对建构性阅读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它主要包括建构性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与内在驱动性、阅读主体的体验性与对话性、文本予意义及自我意义建构的多元性与创造性、内化建构与外化建构的整合性。继而从建构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的角度来谈进行建构性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和基本点,旨在让语文老师能够在了解这种阅读教学方法的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真正能够着手实施它的基本过程。从把握文本的召唤结构,引发学生进入与文本的对话、建构拓展学生广阔的期待视野、教学情景设计等几个环节,将建构性阅读教学的基本要义呈现出来。总之,教师应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富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