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PAT检测技术,探讨正常高值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并对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为继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1级、2级、3级患者各40例,正常高值血压者40例、正常血压者40例,应用外周动脉张力检测装置(Endo-PAT2000;Itamar Medical,Caesarea,Israel)测量指尖脉冲振幅的技术,实现对患者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的测量,并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1)正常高值血压者较正常人反应性充血指数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 (2)较高血压患者,该指数显著较高。总的比较结果显示(F=579.972,P=0.000),表示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高血压前期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 (2)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更为严重。临床上应对正常高值血压者进行早期干预,以达到预防和减缓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