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诗歌的迁逝主题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7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迁逝,即时易物迁,是生命中不可回避的现象。但凡有思想感情的人,都会产生迁逝之感。迁逝感指对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生的价值、生存的意义诸问题的高度关切和思考,是一种对于生存和生存价值的体认与感悟。而以迁逝感为主题的感伤主义思潮,至少弥漫了建安以后约三个多世纪的时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诗歌无疑是抒发迁逝感最好、也是最重要的文学体裁。本论文以魏晋诗歌中的迁逝主题为研究对象,把魏晋时期的诗歌分为建安诗歌、正始诗歌和两晋诗歌三个阶段,试图从纵向上分析迁逝主题在魏晋各个阶段诗歌作品中的表现和特点,进而探讨这种文学现象的创作心理和审美意义。通过对同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分析,探寻诗歌文人化发展的轨迹。 本论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建安诗歌的迁逝主题。这一部分主要分析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对生命和死亡意象的表现,体现了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特点。从而探寻出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趋势,即由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向文人化过渡的必然性。 第二部分:正始诗歌的迁逝主题。正始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以嵇康和阮籍的诗歌为主,这一时期的诗歌中的忧愤之情溢于词外。正始诗人们在诗歌里对迁逝主题的表现更加个人化,较之建安诗歌,其文人化形态也更加纯粹。 第三部分:两晋诗歌的迁逝主题。这一部分中,把两晋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西晋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以陆机为主要分析对象,迁逝主题在西晋诗歌里表现出更为华丽的风格,词采上趋向华茂,而艺术表现上也更加细腻。而相较之下,东晋诗歌对于迁逝主题的表现显得平淡许多,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主要代表,对于人生的思考更加理性和淡然,但也抹不去意味有余的哀伤。至此,诗歌的文人化形态已经发展成熟。
其他文献
输液泵挤压重力输液器进行高精度输液过程中,输液器壁厚不均匀性等误差降低了输液精度,在诸如急救、麻醉、化疗类等药物输液中产生不利影响。为此,该文研究了输液器壁厚不均
科技的发展使汽车成为了人们的代步工具,由于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车窗系统逐渐出现。本文的智能车窗系统以STM32作为控制核心,以TTP223触摸按键作为防夹手感应模块
本研究建立在Richards 和Nation 对第二语言词汇知识体系描述以及O’Malley.& Chamot 对学习策略的分类的基础上,对212 名中国学生的英语词汇深度知识和他们的英语词汇(知识)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以期为临床防治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20株金黄色葡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