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是多种脉络膜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引起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等多种脉络膜疾病视力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Endostar作为一种新型的重组人内皮抑素,在体外对眼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生长、粘附和移行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探明Endostar在动物模型上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通过532激光光凝棕色挪威大鼠Bruch膜,诱导建立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模型,对模型中实验组动物予以隔天玻璃体注射Endostar进行干预,对照组动物对应予以平衡盐溶液(PBS)作用。14天后,通过观察注射Endostar组和对照组的眼底荧光造影的图像,比较两组动物新生血管的渗漏发生率和强度的差异。同时,通过脉络膜铺片和免疫组化试验技术,比较两组试验动物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体积的差异。最后,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比两组动物样本中几种血管生成相关的细胞因子并利用western blot验证血管生成关键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探讨药物在动物模型中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通过注射Endostar组和对照组的眼底荧光造影的图像,对两组中荧光素渗漏的数量和等级进行比较,发现给药组大鼠的眼底荧光素渗漏率(50.3%)和程度远远低于对照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脉络膜铺片比较两组中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面积,给药组面积(51711±2880pixel)显著小于对照组CNV面积(67019±±5407pixel).通过对两组各自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厚度进行测量比较,给药组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最大厚度的平均值小于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Endostar可以有效抑制模型鼠眼后段的VEGF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同时,在转录水平明显下调HIF-1α和CXCL1。结论:Endostar可以显著抑制大鼠模型中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其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VEGF起作用,此外,还可能与恩度对HIF-1α和CXCL1的抑制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