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高原湖泊溶解性无机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以平寨水库为例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fd454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解性无机碳(DIC)是流域内碳迁移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中DIC的运输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场所,特别是碳源汇能力较强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生态系统,其碳迁移情况受到更多关注。为了更准确、全面地了解喀斯特地区水库的DIC变化特征,认识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典型喀斯特高原地区深水型水库平寨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月(冬季)、5月(春季)、7月(夏季)和11月(秋季)分别对平寨水库入库河流及库区进行了野外监测和室内实验,选取了水体的DIC及其同位素(δ13CDIC)、阴(阳)离子和水质理化参数共14个指标,分析其在河流和库区表层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各指标在库区深水采样点的季节性分层进行分析。结合与水环境的相关性和δ13CDIC特征,探究了水体中DIC的影响因素和来源。通过水-气界面CO2分压差,估算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探究平寨水库的CO2“源”-“汇”状况,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平寨水库表层及入库河流水体理化指标中,T、EC、DO和TDS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p H季节波动较小,呈弱碱性;垂向上春季水温开始出现分层现象,夏季最明显,秋季逐渐消失,冬季完全混合,p H值与DO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小,表水层DO除冬季外,其余季节均为饱和状态,EC和TDS均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离子含量比例表明,平寨水库水体为HCO3-—Ca2+型水,总体表现出阳离子过剩的特征;Na+与K+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的溶解,Na+、Cl-和SO42-具有同源性,可能主要来源于上游硫化物的氧化输入;水库整体受到碳酸风化碳酸盐岩的影响,水化学主要受到岩石风化作用的控制,不受大气降水和蒸发浓缩的影响。(2)表层水体和入库河流DIC浓度在季节上表现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征,且河流>库区,δ13CDIC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河流<库区。垂向上DIC浓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δ13CDIC则随水深的增加而偏负。DIC浓度受到T、p H、EC和DO等水质参数的影响,其来源主要为碳酸和硫酸共同风化碳酸盐岩,其次为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大气CO2的释放等,但与土壤CO2的输入关联性不大。(3)入库河流及表层水体CO2分压平均值为459.36μatm,大于大气CO2(328.38μatm),季节变化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库区垂向上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在入库河流上平均值为24.02mmol·(m2·d)-1,为CO2的“源”,全年向大气释放CO2,库区上平均值为-0.53 mmol·(m2·d)-1,全年为CO2“汇”,略吸收大气CO2,但在冬季会向大气释放CO2,成为CO2的“源”,主要受到水生生物光合作用的呼吸作用相对强度、流域内土壤CO2的输入以及降水的稀释作用的影响。
其他文献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探索流域尺度、类型尺度、集聚地尺度下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对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清水江流域(贵州段)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流域尺度和类型尺度基于2015年、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集聚地尺度基于长时间序列的2000-2017年遥感影像,采用核密度分析、规模等级、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土地利用结构体系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
为验证菌藻共生用于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探索高效可行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采用固定化菌藻小球耦合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AST)处理海水养殖废水,并与常规CAST进行对比,以考察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海水小球藻与细菌构成共生体系处理海水养殖废水可有效去除CODMn、无机氮和磷,去除率高于青岛大扁藻、杜氏盐藻及等鞭金藻与细菌的搭配;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将菌藻制成固定化小球后,菌藻体积比为1∶2时
土壤水分、水溶性钙是植被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土壤水-钙关系的研究可以为该地区的土壤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然而,已有研究对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水钙关系特征关注较少,未能较好地揭示该地区的土壤水-钙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使用原位采样、相关分析、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贵州典型喀斯特区土壤含水量、土壤水溶性钙的分布特征,揭示该地区的土壤水-钙关系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喀斯特区的土壤水、钙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很脆弱,自尊心很强,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他们的教育和管理让家长和教师费心、伤神。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尤其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跟得上、做得好。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
水是生命的起源,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资源,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水循环系统将受到影响,因此,水资源脆弱性问题已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亟需解决的问题,对贵州省气候时空变化下引起区域水资源脆弱性的评价分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利用威宁、贵阳等31个站点2001—2018年气象日值数据,基于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累积距平法,对2001—2
近年来,喀斯特地貌下的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受到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规划难度大幅度提升,为了研究贵州省高坡苗族乡规划的策略方法,本文分析了2019年该乡遥感数据,借助田野调查与访谈法,“源-汇”景观格局分析、AHP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得出高坡苗族乡的人文景观格局与生态景观格局,并在Arc GIS软件中综合分析乡村景观格局规划策略,选取石门村为试点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结果表明:(1)在高
土壤侵蚀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其导致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土壤退化、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21世纪以来,影响侵蚀发生的降雨和植被变化趋势如何,土壤侵蚀是增加还是减少,未来的变化趋势如何等尚不清楚。此外,土壤含有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储量,在计算有机碳过程中忽略土壤侵蚀,会错误的认为有机碳侵蚀是由于呼吸作用。因此我们评估了基于土壤侵蚀的颗粒态有机碳(Particulate Or
目的分析陶工尘肺Ⅰ期患者胸部CT影像特征,为陶工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1月受理的某卫浴企业陶工尘肺Ⅰ期患者35例,均为男性,年龄范围为40~60岁,平均(49.9±4.0)岁。对CT影像上病灶特点、分布及合并症征象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CT峰值采用计量资料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
老字号根植于城市的发展变迁之中,通常蕴含着光辉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一代人的记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老字号品牌传播因对使用新媒体传播的意识不足、忽略新媒体内容建设、新媒体受众维护缺失等问题陷入困局。本文立足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背景,通过对114家辽宁省中华老字号和辽宁省老字号的研究,分析辽宁省老字号品牌传播陷入困局的原因,并为之分析出切实可行的突围路径。
中国西南喀斯特是全球三大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最集中、喀斯特发育最强烈的地区,以滇、黔、桂三省区为主。滇黔桂地区降水丰沛,但基岩透水性强,导致地表水资源缺乏,土壤水分是该区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结构,该区域地形起伏大,土层浅薄且土被不连续,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强,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然而,目前滇黔桂地区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和时间变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仍不明晰。因此,本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