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百令胶囊与雷公藤多苷(TG)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的影响,为DN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10-2017.10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56.61±8.21岁,平均病程110.16±29.84月。入选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尿液L-FABP含量,同时检测肝、肾功能、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计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等指标,将入选 DN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A组,n=25),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组(B组, n=25))、厄贝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TG)组(C 组,n=25))、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和TG组(D组,n=25),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A组予以厄贝沙坦(150mg,qd),B组予以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1.0g,tid),C组予以厄贝沙坦联合TG(20mg,tid)D组应用同等剂量厄贝沙坦、百令胶囊和TG,于12周时检测尿液L-FABP变化,并检测记录上述相关临床评价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期间记录不良事件。 结果: 在随访终点,各组患者尿液L-FABP均较基线水平降低(P<0.05),B、C、D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D组优于C组; A组24h UAER较基线水平下降,余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B组24h UAER、FPG、HbA1c、胆固醇、甘油三酯较基线水平下降,优于A组(P<0.05);C组24h UAER较基线水平下降,优于A组及B组(P<0.05);D组24h UAER较基线水平下降(P<0.05),优于C组(P<0.05),FPG、HbA1c、TC、TG较基线水平降低(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百令胶囊及TG均可降低DN患者尿液L-FABP水平,联合应用优于单用,尿L-FABP可能作为DN临床治疗有效的指标;2.百令胶囊及TG均能减少尿蛋白排泄,TG在减轻尿蛋白方面优于百令胶囊,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用;而百令胶囊在改善血糖及血脂方面优于TG;3.TG组患者少数出现肝功能损伤及消化道反应;百令胶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联合应用百令胶囊和TG治疗早期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