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西炫(1922—2012),与沈亚威、瞿希贤、桑桐等同时代,是最早接受正规、系统、专业音乐教育的新中国第一代音乐家,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涉足领域最广的音乐家之一,在音乐创作、音乐著译、音乐评论、音乐编辑等领域均取得不俗的成绩,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作出了贡献。系统研究这样一位音乐家,是充实中国当代音乐发展史中音乐家评传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音乐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作为一位涉猎广泛的音乐家,秦西炫在音乐创作、音乐著译、音乐评论、音乐编辑等方面均有成果。在音乐创作上,群众歌曲《坦克兵和拖拉机手》、《光荣任务守海防》、歌剧《打击侵略者》等,成为那个年代的传唱之作,成为歌唱家下部队的必唱曲目和部队文工团的保留曲目。艺术歌曲《爱之酒》、《春夜洛城闻笛》、《行路难》等,艺术价值较高。在音乐著译领域,他撰写的《音乐基础》、《作曲技巧浅谈》、《音乐的奥秘》、《兴德米特和声理论的实际运用》、《透视音乐—理解与表演作品指南》等,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推动了音乐文化的普及,均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在音乐评论方面,部队转业至人民音乐出版社后,他编辑著作达20多部,并陆续在《人民音乐》等刊物上发表音乐评论文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将通过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出版的著作译作、撰写发表的文章以及前人的学术成果进行搜集、分类、整理,结合秦西炫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力求对其音乐艺术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全文共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综述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秦西炫的音乐人生经历;第三章,总结秦西炫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将他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类声乐体裁——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选取代表作进行分析,归纳其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和价值;第四章,阐述秦西炫在音乐理论方面的贡献,涵盖了他在音乐著作、音乐译作、音乐评论、音乐编辑等领域的业绩;第五章,结论,以评述秦西炫的历史地位为主秦西炫是一位作曲家、著译家、评论家、教育家,是一位取得多方面成就的音乐家,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总结他的学术成果,是完善中国当代音乐史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