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粳稻“基肥基础上一次性准时追肥”施肥法的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uyongho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2001年,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的砂壤土上,利用长江下游稻区有代表性的主茎18叶的单季晚粳品种,于前茬为小麦、地力中上等的土地上,采用秧龄为8叶的带蘖壮秧,666.67m~2栽插1.5万穴,每穴两本。在666.67m~2施7.5Kg氮素作基肥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了于13、14、15、16、17、18叶一次性追肥的6个处理(处理代号分别为N13、N14、N15、N16、N17、N18),每个处理追施氮素均为7.5Kg/666.67m~2。同时,以本田生育期不施氮素为CK1、大田生育期仅施基肥氮素
其他文献
采用了不同的种子活力测定法(幼苗生长速率法、人工老化法、低温逆境发芽试验、田间种植试验)测定了春大豆40份、秋大豆40份、秋大豆自交系20份的种子活力,种子活力水平分别
玉米种子真伪和纯度检验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随着玉米育种和种子贸易的发展,对新品种进行保护的重要性亦越来越突出。检验DNA指纹图谱可以快速准确地判定品种的同一性和特异性,因此建立分子测试技术对鉴定杂交种子纯度及保护植物品种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SSR标记技术,初步建立了一套玉米品种的分子测试技术体系,包括DNA分子检测技术,用于PCR扩增的核心引物及最佳反应条件,我国主要玉米品种的DNA
鉴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恶劣,对采煤机等设备远程操控系统的数据传输造成影响,本文以DSP电控系统为核心设计电牵引采煤机远程监控系统,并对电控系统的架构、工作原理和硬件
以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为主要材料,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mg/L,30mg/L,50mg/L,70mg/L)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两系杂交粳稻光合生理和产量形成
生存就业难、社会融入难、社会交往难和心理融入难等问题是所有移民搬迁群体共通的问题.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使他们更快地融入社区、融入新环境,是山西省定襄县
期刊
织金县平远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现有住房109栋5512套,共4958户22438人搬迁入住.安置点成立惠泽、惠民、恒大3个社区,现有群众党员122名、“两代表一委员”5名.2018年6月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