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环磷酰胺(CTX)创建化疗小鼠肝损伤模型,以CTX小鼠肝损伤为切入点,观察针灸对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检测针灸后小鼠肝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酶(POD)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从细胞形态学和氧化应激角度,初步探讨针灸修复CTX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机理,阐释针灸改善化疗所致小鼠肝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根据治疗天数的不同分为3d组和5d组,每组40只,分批次购买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7周龄、体重22±2g),适应性喂养3天后称重,依据其体重将两组分别分层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针疗组、灸疗组,每亚组10只,并将各组小鼠染色、编号。空白组连续3天依据小鼠体重按照0.02ml/g的剂量在腹腔注射9%生理盐水;其余3组连续3天均依据小鼠体重按照100mg/kg/d的剂量在腹腔注射CTX溶液,药物注射结束后4小时则造模成功。治疗时每日定时定人分别负责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的陪同固定,不做其他治疗;针疗组、灸疗组选取“大椎”、“肝俞”、“肾俞”、“足三里(后三里)”四穴分别进行针刺、艾灸治疗,按照所属组别的不同分别连续治疗3天和5天。分别在第3天、第5天治疗结束的次日处死小鼠,剖腹后迅速取出完整肝脏,分离肝左右叶,其中左叶保存于配好的甲醛溶液中以制备切片用,右叶保存于-80℃冰箱中以备测定T-AOC、POD和NO的含量。最后,整理所有实验数据,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1.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学形态观察结果:在400倍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空白组小鼠肝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排列较为疏松,少部分细胞出现轻度肿胀,汇管区附近出现点灶状坏死结构;针疗组、灸疗组小鼠肝组织情况整体较模型组好,肝细胞结构稍完整,排列稍齐,汇管区周围出现个别细胞坏死。 2.针灸干预3天后,与空白组相比,其余3组T-AOC均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疗组和灸疗组小鼠的T-AOC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疗组相比,灸疗组的T-AOC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5天后,与空白组相比,其余3组的T-AOC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疗组和灸疗组的T-AOC均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疗组相比,灸疗组的T-AOC偏低,但有统计学差异(P<0.05)。 3.针灸干预3天后,与空白组相比,其余3组肝脏组织中POD含量表达均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疗组和灸疗组中POD含量表达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疗组相比,灸疗组中POD含量表达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5天后,与空白组相比,其余3组肝脏组织中POD含量表达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疗组和灸疗组中POD含量表达均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疗组相比,灸疗组中POD含量表达偏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4.针灸干预3天后,与空白组相比,其余3组肝脏组织中NO含量表达均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对比,针疗组和灸疗组中NO含量表达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疗组对比,灸疗组中NO含量的表达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5天后,与空白组相比,其余3组NO含量表达均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疗组和灸疗组中的NO含量表达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疗组相比,灸疗组中的NO含量表达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CTX会严重损伤小鼠肝脏,使肝细胞排列疏松,出现肿胀,甚至发生变性坏死,针灸能够有效保护和修复肝细胞,减轻CTX对肝脏的损伤。 2.环磷酰胺会引起肝脏组织中T-AOC活性的下降,针刺和艾灸可升高肝脏组织中T-AOC的活性,促进T-AOC的表达,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修复受损的肝脏。 3.环磷酰胺会引起肝脏组织中POD活性的降低,针刺和艾灸可使肝脏组织中POD的活性显著上升,加快POD的表达,促进自由基的清理和受损肝脏的修复。 4.环磷酰胺会引起肝脏组织中NO活性的升高,针刺和艾灸可降低肝脏组织中NO的活性,抑制NO的表达,加快脂质过氧化,改善机体的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