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建筑空间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nie00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建设无障碍环境己成为全球共同的课题。无障碍设计确保了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行动的自由,使其能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回归社会主流,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弱势群体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更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以及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权力,由于政府的关注、社会的关爱,我国的老年人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得以健康发展。当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 基于对此社会现象的长期思考,又因为公共建筑一般规模较大、使用功能复杂,而且通常是以一个地区或一个场所内的主要建筑乃至于标志性建筑的特征出现,因此对于无障碍设计提出了更高,甚至更加严格和规范的设计要求。本论文提出了城市公共建筑空间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本文科学界定无障碍设计的定义与内涵,介绍了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的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城市建设中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调查公共建筑空间中无障碍设计,并针对公共空间中普通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从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对比老年人、残疾人的心理、行为、感觉特征和空间需求,形成公共空间中特殊使用人群的需求原则。进而结合开放空间中的环境障碍分析,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使用人群的需求原则进行对比分析,尝试一种更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探索性地提出了构建通用设计的原则和建议。 城市公共建筑空间中通用设计的研究,旨在基于无障碍设计的基础上,把使用对象从特殊人群扩大到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的理念上,为老年人或残疾人与普通人生活在一起提供了可能性,并使得所有人受益。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21世纪的到来,老龄化逐渐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提出不同要求的同时,也必然影响产品设计。老年人作为一个逐步壮大的群体,休闲生活是他们生活
期刊
在现代艺术中,各种新材质和新技法的发现和运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艺术家对各种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活跃了创作思维,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用新
中国近代油画创作,因其所处的独特历史时期(“五.四”以后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而具有鲜明的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油画作品构图的分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