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髓样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诊断及临床预后模型的构建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20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M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4月至2020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9例MTC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超声影像资料,其中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93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MTC原发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包括大小、回声、钙化、血流信号、被膜侵犯情况等,以及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包括淋巴结皮髓质分界、淋巴结血流信号、超声是否提示淋巴结转移。通过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M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采样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原发灶呈多灶、形态不规则、甲状腺被膜受累以及超声提示淋巴结转移被确定为危险因素。基于上述超声特征构建了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的C指数为0.894(95%CI:0.845-0.94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4。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分析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MTC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量化工具预测M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阳性淋巴结对数(log odds of positive lymph nodes,LODDS)对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构建包含LODDS的列线图模型,预测MTC患者术后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 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数据库的1110例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的MTC患者数据,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778)和验证集(n=332)。使用C指数、赤池信息标准(AIC)以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三个评价指标分别对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ssion on Cancer,AJCC)分期系统中的N分期(lymph node status,N status)、阳性淋巴结个数,以及阳性淋巴结对数这三种淋巴结分期系统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MTC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基于筛选出的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应用C指数、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对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在三种淋巴结分期系统中,LODDS在预测MTC患者CSS方面准确性最高。在训练集中,基于LODDS构建的列线图的C指数高达0.895,预测MTC患者1、3、5和10年CSS的AUC分别为0.949、0.917、0.925和0.901。同时,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均显示出该列线图具有优越的临床适用性。上述结果均在验证集中得到了证实。结论:作为MTC的独立预后因素,LODDS在预测MTC生存率方面的准确性优于AJCCN分期和阳性淋巴结个数。在评估MTC患者术后CSS方面,本研究构建的基于LODDS的列线图模型优于传统的AJCC TNM分期系统。
其他文献
目的:绝大部分中耳疾病与颞骨通气障碍相关,若颞骨的通气障碍得不到纠正,治疗效果往往无法令人满意。影响颞骨通气的因素众多,除咽鼓管的功能外,乳突的缓冲作用、中耳黏膜的气体交换作用等均能影响颞骨的通气。但基于人体的颞骨通气实验难以直接进行,目前缺乏将颞骨作为整体进行的通气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将颞骨作为一个整体,建立包括岩骨的颞骨通气引流系统的数值仿真模型,增加对颞骨通气障碍相关疾病致病机制的理解,以期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类临床表现多样且症状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器官炎症浸润并导致永久性损害。骨坏死是SLE常见的并发症,其特征是骨细胞凋亡和坏死增加,引发患者肢体疼痛、活动障碍,最终导致残疾。目前,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坏死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中国人群队列,旨在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坏死的发病率以及相关危险
背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内科住院患者VTE发生风险尚未引起医学界足够重视,其中自身免疫病患者发生VTE风险显著增加,但缺乏适用于该人群的VTE风险评估工具。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明确自身免疫病患者并发VTE的风险因素,编制自身免疫病患者并发VTE的风险评估工具,并确定风险评估工具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风险评分界值。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总结自身免疫病患者
背景:随迁老人是指跟随子女来到异地生活的老年人。由于居住地的改变,随迁老人面临着包括家庭关系重构、流动地的文化冲击、新环境的融入等挑战,并可能由此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随迁老人具有“流动”和“老龄”双重属性。关注随迁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既是积极应对健康老龄化的要求,也是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体现。护士作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成员之一,有必要关注随迁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目的:描述随迁老人的社
第一部分超声及超声造影在导管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目的研究乳腺导管病变的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点,探索超声及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可疑乳腺导管病变患者82例(82个病灶),所有患者均具有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手术或穿刺前行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常规超声中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
背景:Ⅰ型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Ⅰ,GSD Ⅰ)是遗传缺陷致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系统异常,而出现的糖代谢障碍疾病,是糖原累积症最常见的一种分型。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系统的缺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途径均受阻,使得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成为Ⅰ型糖原累积症患儿血糖的唯一来源,饮食治疗作为基本治疗措施之一,就显得尤为重
背景:背部深层脂肪顽固,难以通过减重消除,影响轮廓美观,目前传统治疗方法是基于西方人群特点设计的,不适用于亚洲人,而抽吸阻力大、出血多等问题阻碍了经典的脂肪抽吸术在背部的应用。本文以解剖为基础,探索背部轮廓畸形产生的解剖基础,以提出更优化的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大体解剖和精细解剖研究背部皮下脂肪的构成,浅筋膜系统的微观结构特点及宏观分布模式,结合解剖证据指导临床应用,提出皮肤皮下组织复合体塑形的理念
目的: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RI)对于诠释临床检验项目的结果有着重要的价值,目前建立RI的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间接法”由于其成本低、便捷、可行性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缺少基于临床实验室大数据建立RI的指南,这无疑阻碍了临床实验室工作者使用该方法。本研究团队在之前的研究中验证了基于体检人群仅使用临床
目的:第一部分:①评价蛋白S(ProteinS,PS)、凝血因子Ⅷ(Factor 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Factor Ⅸ,FⅨ)活性检测项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国际标准品(International Standard,IS)及自制候选参考物质在常规测量程序间的互通性。②评估样本冻融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项目常规测量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及Xp11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5.1-2019.12肾细胞癌手术病例,筛选出乳头状肾细胞癌、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及Xp11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的病例。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Xp11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均行FISH检测。复阅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结构、细胞核形态及肿瘤间质改变等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组织块制作组织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