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资产评估业在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改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与资产评估相关的问题,引发了证券监管层、资产交易各方、社会公众等对资产评估行业的信任危机,严重影响了该中介行业的健康发展,究其根源在于我国资产评估理论滞后于实践,而且缺乏系统完善的理论,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迫切需要资产评估理论的发展中的“质变”。为此,系统规范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和执业行为,促使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评估信息,以得到社会公众深入了解和认可,科学构建资产评估理论体系已成为关系到资产评估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根据我国资产评估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资产评估行业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对资产评估基本理论框架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建立理论框架的关键是选择科学合理的理论研究起点,只有合适的起点才能使理论体系前后一贯,成为符合逻辑的系统整体。本文首先在对众多的起点理论进行归纳分析,认为资产评估本质是最佳的理论框架研究起点,提出了以资产评估本质为起点的资产评估基本理论框架。以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依据,系统分析了资产评估中核心的价值概念,通过比较分析价值、价格与资产评估价值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资产评估价值的基本内涵。环境作为资产评估理论的外生变量,具有动态、不确定的基本特征,是影响资产评估价值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经济环境对资产评估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都通过影响经济气候而影响评估价值;假设受制于环境,又是对资产评估本质进行演绎的先决条件,资产评估的三条假设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呼应的,其中最重要的假设就是有效市场假设,有效市场是一个理想的市场环境,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形成的资产评估价值是公平的、公允的,包括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这种市场条件下的价值,也是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对于交易双方来说,同样是公允的,对资产评估结果所分的这两种价值类型都满足了资产评估的基本目标;原则是评估人员的行为准则,是保证资产评估目标得以实现的准绳,也是对评估人员工作的一般要求,资产评估规范是衔接理论与实践的理论,是资产评估原则的具体化,包含了资产评估本质和外部环境对资产评估工作的所有要求和限制条件。不同的评估目的,价值类型选择是不同的,进而形成评估方法体系,本文最后利用折现现金流量模型阐述了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进而提出了必要的政策性建议。
本文分四个部分开展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导论。在第一章中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
第二部分在对国内外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和资产评估理论文献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构成资产评估理论结构的基本要素,构建了资产评估理论的基本框架,并对各构成要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本部分共包括2—6章。
第2章:重点分析了国内外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历程,对资产评估理论研究演变过程进行概括性的综述,从经济学角度对资产评估行业存在的合理性进行阐述。从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资产评估行业正在由传统的不动产评估向综合评估方向发展,各国资产评估的发展极不平衡,且形成了以英国不动产体系和美国综合体系两大资产评估体系,注重资产评估技术的研究,缺乏公认、完整、系统的理论结构。
在我国,资产评估成为一个行业源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最初是由政府引导,逐步转向了行业自律,由于部门利益造成行业条块分割状态。通过对1994~2007年CNKI系列数据库中检索词以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土地估价、设备评估为题名的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为样本,对我国资产评估理论研究的系统统计性描述,认为从我国资产评估理论的研究在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借鉴和介绍国外的评估方法和技术,基础理论比较研究比较薄弱,在资产评估行业进入实质性行业自律后,理论研究逐步开展,但仍处于对个别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进一步对资产评估行业存在的合理性从交易成本理论和信息经济学视角进行了阐述,从而为资产评估理论结构的构建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第3章:资产评估理论结构的构建。资产评估是模拟市场对资产价值发表专业意见的判断过程,因而经济学价值理论成为构建资产评估理论结构的基础,在对经学价值理论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资产评估价值及其价值类型的影响。使用规范研究构建理论结构必须首先科学确定演绎的起点,以形成逻辑严密的系统组织结构。通过科学界定资产评估概念内涵和把握资产评估本质基础上,认为资产评估的构成要素包括评估主体、客体、目的、假设、原则和方法,进而通过一定的构建原则,将资产评估要素科学的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构建资产评估理论结构体系。
第4章:对影响和构成资产评估理论的环境、功能、目标、假设和原则分析。环境作为外生变量,对资产评估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资产评估的环境划分为外环境(政治、经济、法规、人文等)和内环境(行业体制、行业监管、机构人员等),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评估环境的建议。资产评估功能直接决定资产评估的定位问题,本文在比较分析基础上认为资产评估的基本功能是咨询。目标是资产评估所期望的结果,对此本文将评估标的划分为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主要基于资产业务的复杂性确定,基本目的就是向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公允的价值尺度信息。不确定性产生了对资产估价的需求动力,而假设恰恰是理论构建的重要要素,本文将资产评估假设划分为有效市场假设、产权交易假设、持续使用假设,并对评估假设的作用进行了阐述。评估原则是基于假设并对评估实务惯例的高度概括,在借鉴国外成熟理论的基础上,将评估原则划分为工作原则和技术原则两类,从不同角度对评估实务提出了基本要求。
第5章:资产评估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范,在借鉴各国资产评估规范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的资产评估规范应该包括评估法规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和评估准则规范三部分。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重点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制定的机构、模式、程序、原则和方法,对统一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进行了构建,认为我国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应该包括职业道德准则和资产评估业务准则,而资产评估业务准则至少应该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评估指南指导性意见等层次。
第6章:资产评估方法。资产评估方法是评估目的为出发点、以价值类型理论为基础对具体评估对象所实施的价值分析技术。从世界各国来看,资产评估方法比较成熟和稳定,但评估的本质不是单纯一项技术,而是一项模拟市场分析过程,重过程而非单纯的结果。评估人员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各种评估途径的本质。因此,本文重点对资产评估方法的理论基础、基本要素和参数选择,从经济学和其他学科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构建了基本的评估方法体系。
第三部分评估方法的实证检验。在第7章中运用折现现金流量模型(DCF)和资本市场数据资料,对该模型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可行性进行了对比检验,指出DCF模型仍然是企业价值评估的主流模型,同时也指出任何评估方法的选择都不能完全实现对资产内在价值认知,这是由于每种方法都存在严格的假设和固有的缺陷,并受获取信息和主观判断能力的制约。
第四部分对全文的总结。在第8章中总结归纳了本文的创新点及其主要观点,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今后资产评估理论相关研究的方向。
本文的创新点:
1.构建了以本质为起点的资产评估理论结构体系。本文采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式,以经济学为基础,充分考虑评估环境的因素对理论影响的基础上,按照“本质—目的—假设—原则—规范—方法”的基本思路对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我国资产评估基本理论结构,为今后深入研究资产评估理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系统研究了资产评估价值理论。指出资产评估作为一门科学,而非单纯的艺术,必须在评估的过程中以经济学为基础,重视价值理论和市场理论对评估的影响;结合资产评估行业特点,深入剖析了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的特点,从不确定性理论角度对资产评估价值进行了统计学解析,有助于改善评估师对资产评估价值的深刻理解,增强执业能力和社会公信力。
3.对涉及资产评估准则制定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建立了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资产评估准则机构和程序分析的初步框架,认为资产评估准则制定过程是一个政治进程,各利益相关者博弈的过程,统一的资产评估准则是评估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设计了较为科学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为今后准则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利用收益法中的DCF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了实证性检验。在资产评估领域,收益法是一种理论科学但饱受争议的方法,主要源于评估师对模型假设、本质和程序不能正确认识,收益预测和参数的选择随意性比较强,该项研究有助于资产评估师以行业规范为基础,正确理解各种收益法的模型,在资产评估业务(尤其是企业价值评估)执业过程中,对实证研究的基本程序、方法和参数检验具有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