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主流,在中华文明成为人类惟一一条没有断流现象的文化中功不可没。以人文精神为本质性规定的儒家文化,关注的是人之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追求的则是一种属人的存在方式和人性的提升。《孟子》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最能集中体现儒家的这种人文精神,然而,人们所关注的大多是孔子《论语》中的人文精神或以孔孟荀为主干的先秦儒家的人文精神,有关《孟子》人文精神的尚少有专论,在教育界尤为如此。故笔者意在把散落在其他论著中的有关《孟子》人文精神的见解和论述进行归纳和梳理,以期探求出《孟子》人文精神的教育价值及其在重新厘定现代教育价值方面的启示意义。“人之为人”和“人之何以为人”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文人、哲人们倾毕生之精力辛勤耕耘、上下求索的亘古话题,更是儒学创立的初衷和拟解决的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化,在工业革命的召唤下,“知识就是力量”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逐渐膨胀出来的科学理性至上的浪潮,致使教育的价值单纯体现在对社会财富创造的需求,教育功能亦主要展示为服务于那些死的机器——满足人之生存的物质需要,失却了人之为人的内在需求,致使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逐步引发了人类生存的社会问题和某些内在的危机,迫使有人喊出“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故此,在世人大喊人文精神的缺失,研读《孟子》,挖掘《孟子》人文精神的具体展示及其教育价值,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论文意在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亘古话题的同时,从《孟子》人文精神的人性特征、人本特征、人文特征和人道特征四个方面解读“人之为人”的本真和内涵,从《孟子》人文精神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针来厘定《孟子》人文精神的教育价值,以探求《孟子》人文精神的教育价值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孟子》人文精神教育价值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意义。认为“仁义”是现代教育寻求的价值核心,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则是现时代背景下主体性人格所应具有的整体精神。本论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原著的研读和相关文献进行的收集、分析和归纳,拟探求《孟子》人文精神的实质和其内在的教育价值,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科学、全面、准确的依据。2.比较研究法:孟学源于孔子的学说,所以拟通过对《论语》与《孟子》的比较,找出孟子与孔子思想的异同点,分析孟子对儒学的贡献以及他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形成中的贡献,以及《孟子》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