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国内外经济局势复杂多变,农产品价格也波动频繁,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和市场主体渴求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但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否能够正常发挥其套期保值功能仍存在疑问。目前不少学者都已经研究了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有效性,但是,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寻找最优的套期保值模型上,没有考虑到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当前面临的实际情况。为此,本文的重点是深入分析制约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绩效水平发挥的原因,并为促进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本文首先对期货市场绩效理论进行综述,梳理了套期保值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然后简要介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在实证检验章节选取了农产品期货市场有代表性的大豆、小麦和玉米三个期货品种,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求解出三个品种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进而测算它们的套保绩效水平。本文在验证了农产品期货市场绩效水平之后,开始从三个大的方面对影响套期保值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一是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特有的持仓分布问题。期货市场的一些制度上的约束使得交易活跃、流动性好的期货合约集中在远月,而临近交割月的期货合约交易低迷,大多套期保值参与主体也都选择在远月合约上建仓,因此农产品期货市场特殊的持仓分布损害了套保绩效;二是市场参与主体自身的局限性。国内很多期货市场参与主体缺乏套保经验,在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时抱有投机心理,使本来就投机氛围浓厚的市场更加混乱,另外,国内期货市场参与主体结构不合理,不够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不利于期货市场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套保绩效的提高;三是市场交易环境的影响。国内目前上市的农产品期货有15种,种类偏少,这就客观上限制了一部分套保需求者的交易。另外,国内在农产品信息化建设方面滞后,信息传递也不流畅,这不利于期货市场的平稳运行。截止目前为止,国内农产品期权市场尚未建立,期权交易成本低、操作方便灵活,能够扩大套保参与者的群体,使一些资金实力不强的企业有条件参与套保,所以农产品期权市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