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变下的庄墨之争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ucompu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战乱频仍的时期,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这一时局一方面刺激各国争相延揽人才为己所用,从而促使士阶层日趋活跃;另一方面,战乱的现实也刺激了那些极具正义感的各派学者,对解决时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各自的方案并展开激烈的争辩,由此推动了学术的发展进步,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术“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墨家作为一个主要的学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当时,墨家学说对各家学派给予了深刻的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分别在他们的著述中论及墨子或墨学。其中,庄子对墨子或墨学的评述尤有特色,内容涉及墨子人格、墨学思想、墨家后学等。   墨庄二人属于两个完全异质的学派,思想迥异:墨子主张积极有为利天下;庄子主张自然无为以求自身生存。墨子认为客观事物可以认识,评判事物是非对错有标准;庄子则认为世间万物不可认识,也无法评判事物是非对错;墨子主张无等差的兼爱和逻辑思维,庄子均反对之等等。由于存在上述种种差异,庄墨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主要从三个方面:认知方式、治世理论以及处世方式。   秦国商鞅变法以后,大量墨者涌入秦国。这一现象一方面扩大了墨学的影响范围,另一方面则是造成了墨家后学的分裂,他们中的有些人背离了墨家大义。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庄子对“墨离为三”以后的这些背义的墨者给予了无情而深刻的批判。
其他文献
从1991年发表小说处女作《孤岛》到现在,毕飞宇的创作走了20个年头.纵观毕飞字这些年的创作,其发展轨迹围绕“历史”叙事的主题变化是相当明显的,转变的分水岭大概是在1944年
20世纪,随着现代化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伴随而来的是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和人类情感的缺失。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现代文明以求寻
本文研究对象为“A呀B呀”格式,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分类,并从语义和认知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释。根据本文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共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第一章
何其芳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从政治对何其芳文学批评的影响来看,何其芳的文学批评可分为三个时期,即1942-1955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阐释者的时期;1956-1962徘徊在文
性别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事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历史的演变,性别视阈下的写作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特色。本论文以“性别诗学视阈下新时期小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