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战乱频仍的时期,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这一时局一方面刺激各国争相延揽人才为己所用,从而促使士阶层日趋活跃;另一方面,战乱的现实也刺激了那些极具正义感的各派学者,对解决时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各自的方案并展开激烈的争辩,由此推动了学术的发展进步,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术“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墨家作为一个主要的学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当时,墨家学说对各家学派给予了深刻的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分别在他们的著述中论及墨子或墨学。其中,庄子对墨子或墨学的评述尤有特色,内容涉及墨子人格、墨学思想、墨家后学等。
墨庄二人属于两个完全异质的学派,思想迥异:墨子主张积极有为利天下;庄子主张自然无为以求自身生存。墨子认为客观事物可以认识,评判事物是非对错有标准;庄子则认为世间万物不可认识,也无法评判事物是非对错;墨子主张无等差的兼爱和逻辑思维,庄子均反对之等等。由于存在上述种种差异,庄墨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主要从三个方面:认知方式、治世理论以及处世方式。
秦国商鞅变法以后,大量墨者涌入秦国。这一现象一方面扩大了墨学的影响范围,另一方面则是造成了墨家后学的分裂,他们中的有些人背离了墨家大义。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庄子对“墨离为三”以后的这些背义的墨者给予了无情而深刻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