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吸毒者经验性回避与成瘾行为的关系研究: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的中介作用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品成瘾问题长期存在于社会现实当中,不仅给吸毒者自身和家庭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也扰乱了整个社会的治安与和谐。吸毒者包含不同文化层次、年龄阶段及社会阶层的群体,并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最为突出的主要是青少年合成毒品滥用问题,这一切已经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全和发展。因而,有效的毒品成瘾预防、治疗和预后工作变得十分迫切。本文在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对于成瘾心理机制的研究假设:经验性回避能显著预测吸毒动机,且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在经验性回避与吸毒动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经验性回避能显著预测戒毒动机,且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在经验性回避与戒毒动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经验性回避能够直接预测吸毒动机和戒毒动机,同时,经验性回避能够通过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的中介作用而预测吸毒动机和戒毒动机;并且,吸毒动机对戒毒动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本研究在参考多维度经验性回避量表(MEAQ)的基础上,编制出中文简版经验性回避量表。由成瘾领域的三名研究生经过中英互译过程,将MEAQ翻译为中文版。从MEAQ的六个维度中各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五个题项,形成30项目的初测问卷。将问卷施测于1000名资阳戒毒所男性吸毒人员,获得有效问卷818份,经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23题项的复测问卷;再向另外1000名吸毒人员施测了复测问卷,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等步骤,获得了信效度良好的问卷。运用自编的中文简版经验性回避量表,以及自我和谐量表、吸毒动机问卷、戒毒动机问卷,施测于1100名吸毒人员,获得985份有效问卷。通过bootstrap法验证了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在经验性回避与戒毒动机、吸毒动机之间分别所起的中介作用;研究三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验证了经验性回避、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吸毒动机及戒毒动机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⑴编制的中文简版经验性回避量表共有23个项目,采用六点计分方式,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问卷共分为四个维度,即逃避、拖延、压抑、痛苦厌恶,总解释率为45.75%,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各维度的Cronbachα值在0.65到0.77之间。研究一的结果显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效标效度、结构效度,问卷编制基本符合要求。⑵经验性回避能显著预测吸毒动机,且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在经验性回避与吸毒动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作用的效果量为0.52。⑶经验性回避能显著预测戒毒动机,且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在经验性回避与戒毒动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且间接效应为正,直接效应为负。⑷探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在经验性回避与吸毒动机、戒毒动机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构建假设关系模型,模型适配度良好。经验性回避能够通过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的中介作用而预测吸毒动机和戒毒动机,同时经验性回避能够直接预测吸毒动机;然而,吸毒动机对戒毒动机没有显著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缘在中国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缘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人际关系上及人际互动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它与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与社会环境相符合,缘观是中国人特有因果思维方式,影响着
控制感的获得被认为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补偿性控制理论认为这主要在于它能够满足个体对于秩序的需要。而当控制感遭受剥夺时,个体会产生一系列补偿性策略以维持对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