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粮食直接补贴与西部地区粮食生产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_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未间断对于农业发展的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焦点问题。正所谓“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百姓乃至整个国家的根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小,如何保证粮食稳定增产,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都是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自从2008年国际粮食危机后,2009年世界粮食日提出的主题就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近几年,自然环境恶劣,常出现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粮食生产遭受到极大创伤。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粮食补贴政策,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农户收入以及粮食产量。到2012年,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贯彻实施已经走过了8年,各界学者以及政府政策制定者不断研究政策对于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农民在政策实施下的粮食生产行为决策。国内外大量研究,都针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粮食生产行为影响给出了各种不同观点的解释以及建议。这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对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影响问题上的认知,为我国政府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大量有益的文献资料,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本文在之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以云南省红河州为例,探索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于西部地区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而不再拘泥于我国的东南部地区的粮食产量大省。本文研究使用2008年至2010年的云南省红河州农户调查数据,不同于截面数据的研究方法,本文将以全新的角度和方法研究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于西部粮食生产影响。通过更适合于纵向数据的发展模型以及多层logistic模型,增加地理特征变量、时间基线重新编码、对比农户从业类型效应等考察西部地区特殊情况下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影响,同时,通过设计粮食生产收入占比以及农业生产收入占比,即粮食收入与其它第一产业收入之比,农业收入与第二、产业收入之比,农户粮食播种面积,从而来衡量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以此考察粮食直接补贴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从而提供给政府政策制定者相应的借鉴。本文采用农户纵向数据,由于传统模型的不适用性,考虑使用发展模型,不但弥补了传统模型的不足,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户异质性问题。以云南省红河州的农户调查的纵向数据为数据源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重新编码时间基线,分别从农户种粮收入与粮食播种面积两个方面研究三年内直接补贴效应的变化。主要使用软件为SAS,通过建立发展模型与多层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更符合实际的政府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于农户粮食生产影响效应分析结果。本文的结论为:政府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但对于农户倾向粮食生产、农户倾向农业生产以及农户粮食播种面积有积极影响,并且这种积极影响有着相对良好趋势。其中较高的教育水平使得农户接触制造业、采矿业以及服务业并且重要的是高教育经历使得农户掌握农业以外的技能,从而高教育水平的劳动力脱离传统农业耕种转向第二、三产业中。机耕形式的发展使得粮食生产以及农业生产变得相对快捷有效,促进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为农民提供了接触并参与到第二、三产业劳动的机会,同时交通的便利程度也是影响农户倾向农业生产还是非农业生产的地势特征主要因素。综上所述,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点:(1)使用适合纵向数据的多层logistic模型与发展模型,并重新编码时间基线,通过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的总收入以及农户粮食播种面积两个方面,对比考察调查初期与调查末期农户政府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于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2)将农户从业类型变量class通过SAS定义为分类变量,考察每类农户倾向农业生产和倾向粮食生产的具体差异。通过其它农户个体特征变量以及地理特征变量,考察农户个体特征及当地特殊地理情况对于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
其他文献
烟叶生产收购烟农评价研究是制约烤烟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更好的掌握烟农对烟草公司服务的评价,以及烟农在烟叶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深访
快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我国面对农地数量与质量双重下降、粗放经营与农民抛荒的双重浪费压力,农地矛盾逐渐成为影响农民收益、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与经济发
耕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在一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耕地的利用置于自然背景之下的特点决定了耕地经营要受到各种自然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和泰国、老挝的关系日益密切。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博览会在南宁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七届,更是让中国和泰国、老挝人民得到了进一步的相互了解,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向外围扩展,常规公共交通已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为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日常出行需求,现阶段各大城市主要通过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大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土地健康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基本保证。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农业来说,农业科技活动与农业科研活动紧密联系,农业科研成果的运用,是农业增长的首要推动力。江苏是农业大省,同时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加上我国“十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投资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却逐渐降低。同时,消费增长乏力,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