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我国聋人高等教育事业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培养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聋人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全纳教育体现了人文精神和合作思想。目前高校特殊教育学院中聋生单独编班集中授课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不能满足聋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为体现教育公平,我国聋人高等院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和尝试全纳教育。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前期全纳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于2013年采用全纳教育模式面向聋生新增4个专业,这些专业的聋生已经进入健听班级并将以融合学习模式完成本科四年学习。基于此,具备哪些条件的聋生适合融合学习模式以及如何帮助聋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全纳教育首先面临的问题,为此探讨聋人大学生融合学习支持服务成为本研究的重点。实施融合学习模式对于聋人融入健听人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支持服务又是全纳教育实施和推广的必要保障。本研究基于全纳教育理念,首先对国内外聋人大学生融合学习模式及其支持服务进行比较;其次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高考中进入新增4个专业面试的聋生为研究对象,以《聋人大学生融合学习模式及支持服务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研究适合融合学习模式的聋生应具备的条件和该模式所需的支持服务;最后对30名正在接受全纳教育的聋生进行个案访谈,获得丰富而直接的信息资料,验证并补充问卷研究结果。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实施全纳教育对于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聋人大学生是否适合融合学习模式受个人的学习态度、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认知影响,且影响力强弱的排序为学习态度>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学习认知;(3)聋人大学生融合学习模式所需支持服务具体包括丰富课外教育、培养沟通意识、优化课堂教学、提升竞争优势、获取外界支持、提供缺陷补偿和加强学院管理七个方面。针对以上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聋人大学生融合学习支持服务的对策和建议:(1)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增加专项经费投入;(2)加强全纳校园建设,制定特殊教学策略;(3)倡导社会关注支持,鼓励家庭配合协助;(4)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融入社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