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由于吸收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形成碳酸,从而降低海洋的p H值,即形成海洋酸化。海洋酸化是继气候变化之后,又一个因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新型环境问题。海洋酸化治理在国际社会尚未形成一致意见,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环境公约可以专门用于解决海洋酸化问题。现有的国际环境法律制度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保护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对于海洋酸化治理有一定借鉴意义,但都不能涵盖海洋酸化治理的全部内容。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现有国际海洋酸化治理法律制度,并分析现有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完善国际海洋酸化治理体系提出建议,同时聚焦中国视角,为中国应对海洋酸化危机提出应对方案,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于海洋酸化的基本情况及现有海洋酸化治理法律制度进行概述。海洋酸化作为一个新型海洋环境问题,并未被广泛的了解和认知,因此文章第一节对于海洋酸化问题本身进行概述,主要从海洋酸化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危害后果三个方面展开。文章第二节系统梳理现有国际法律制度中与海洋酸化治理相关的内容,并按照效力等级分为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决议与区域研究成果,从而构建现有海洋酸化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第二章在梳理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现有以气候变化为主的海洋酸化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宏观问题主要包括海洋酸化治理领域立法空白、法律制度碎片化、国际软法为主等,微观问题主要包括气候治理中的整体治理与海洋酸化治理的矛盾冲突、国家自主贡献缺乏执行标准,难以实现温控目标、海洋区域划分忽视环境整体性难以推进海洋酸化治理等。通过分析发现,现有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可能造成的海洋酸化治理困境,并究其原因寻找问题根源,对于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具体阐述,为下文提出问题的完善与建议相呼应。第三章在前文分析现有海洋酸化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现有海洋酸化法律制度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国际社会对于海洋酸化问题的认知,推进海洋酸化国际立法,加强现有国际法律制度的相互衔接,推动海洋酸化治理体系由国际软法向国际法或者国内法转化,将海洋酸化治理纳入现有的环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国家自主贡献的作用,构建多层级的海洋治理体系。同时,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为中国如何应对海洋酸化的威胁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