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互联网行为数据的个人征信评估体系建设分析——以芝麻信用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是金融的核心部分,征信工作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和稳定的基石。近年来,国内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在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用户互联网行为数据来评估个人信用水平成为了可能。随着央行放开个人征信业务,拥有海量用户行为数据的互联网行业将成为我国个人征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征信是一种全新的信用业务,利用用户在互联网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能够更加全面的评估用户的信用水平并且及时的反映用户信用水平的变化情况,这是传统征信评估体系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互联网用户行为数据拥有复杂的行为维度以及巨大的数据量,而在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时我们只能选择其中某些行为维度及其数据,因此,探索和研究互联网征信如何利用繁杂的用户行为数据建立起个人征信体系以及这样的评估体系是否能反映用户的真实信用水平等问题,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本文按照以下逻辑进行研究:首先对本文研究涉及的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信用分析与信用评分进行阐述,为之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对互联网用户行为进行分类,以互联网用户行为数据的知识发现为基础,通过个人信用评估的“5C”模型与用户互联网行为的结合,分析基于互联网用户行为数据建立个人征信评估体系的可行性;最后,以国内首个互联网征信产品—芝麻信用为案例,通过分析芝麻信用的征信体系是如何建立以及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为我国互联网征信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互联网用户行为的研究,我们发现,由于互联网行为中存在能够反映用户信用特质的数据,并且在现阶段通过网络数据知识发现来完成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已具备条件,以及能够在传统信用评估模型基础上建立起互联网征信评估模型等原因,建立互联网征信评估体系是可行的;通过对芝麻信用的研究,我们发现芝麻信用是一款建立在传统信用理论和评估技术基础上的互联网产品,实现了从经济信用评估到广义信用评估以及从静态信用评估到动态信用评估两个巨大变革,和传统征信相比,芝麻信用有着数据来源广、评估维度丰富、使用场景多、评估体系灵活等特点,但是同时也存在如信息孤岛、用户隐私、结构化数据处理、评估理论及模型的适用性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互联网征信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应建立起互联网用户统一身份识别体系以及用户行为数据交易市场,并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在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的资本市场研究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学者,而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及现实生活中“关系”文化的风靡盛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为了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来实现其差异化战
财务重述是指对存在错误或者误导性信息的历史财务报告进行重新表述的事后补救行为。上市公司通过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来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财务报告是投资者及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而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公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日趋频繁和普遍,引起了相关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07-2009年间以临时公告形式发
事业单位主要为社会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承担着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生活基本需要等重要保障职能。研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不仅可以弥补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