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地征用以及随之而出现的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在学术界,对征地问题的研究已经上升到事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并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直接相关而受到国家高层的高度关注,由此使得相关的研究探讨也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从事农地征用问题研究的主要是以经济学者、社会学者以及社会政策研究者为主,其研究大都属于对策性研究。从整体上看,经济学者的研究主要侧重对征地制度的宏观运作机制分析,而社会学者则更关注征地制度实施的社会过程与社会结果,注重征地过程中社会底层的利益表达和诉求。不过,这些研究大都是从正式制度角度对政府的征地行为进行探讨,而相对忽视了村庄中各种非正式制度因素在农地征用中的作用和影响,忽视了政策执行的实证分析,特别是对农地征用的具体运作机制以及失地农民的社会生活现状的实地调查研究明显不足。再者,已有的研究大多是从研究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去解释和理解征地纠纷,而失地农民的话语权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有鉴于此,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以厦门这个沿海经济特区城市作为研究个案,通过对该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征地历程进行分析,力图揭示征地制度的内在的运行机制。本文主要考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议题:
(1)强调从广义征地制度角度进行研究。所谓广义上征地制度,是指与土地制度相关的一系列制度设计与安排,包括土地产权变更制度、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以及因征地而引发的就业制度、安置制度、社区管理制度等。本文的总体思路是从制度实施和政策分析角度,探讨征地制度实施中的各种力量在农地征用的作用和影响。
(2)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安排和政策实施是国家理性、地方政府理性、农民理性和开发商理性相互博弈的结果。征地制度的实施,并不是国家政策制度单方面力量所能决定的,而是最终取决于这四种力量相互博弈而形成的合力。
(3)提出了关于改革征地制度的一些对策和建议。本文认为,征地制度只是政策实施中的一个环节,而征地之后的后续支持制度的建设,包括失地农民的转岗就业、社会保障等显得更为关键。为此,在征地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被征地农民的主体性地位,这是征地制度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