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niocyclodadecane,HBCD)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长期累积可能对人类和环境构成潜在的长期危害。而减少环境中HBCD的途径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控制HBCD排放源,二是降解和消除HBCD。目前对这两方面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HBCD重要排放源之一的包装材料的研究在我国仍处于空白状态,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对日常生活中HBCD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包装箱开展了 HBCD的含量和特征研究,建立了包装材料中HBCD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方法;其次探讨了在不同灯源、不同溶剂和不同催化剂的条件下对HBCD降解效果的影响,并且对HBCD的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可为HBCD的监管和处理处置提供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所取得的结果如下:(1)发泡聚苯乙烯(EPS)包装箱中HBCD的含量和特征研究。论文首先针对EPS包装箱样品中没有HBCD标准检测方法的现状,建立了 EPS样品中HBCD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其次,EPS包装箱是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但又被忽略的HBCD排放源,在系统调研我国市场上EPS包装箱的特点后,我们采集了 71个典型的EPS包装箱样品,利用建立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开展了 HBCD的含量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研究发现所采集的71个样品中,11.3%的包装箱中存在HBCD的故意添加现象,HBCD的含量约为0.8%,HBCD的含量受到了包装箱用途、产地及密度等的影响。这方面研究之前很少报道,本次研究结果和提出的控制方案在生态环境部包装箱HBCD专项检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HBCD的降解效果及降解机制研究。针对目前HBCD没有较好的降解消除方法以及对HBCD的降解机制还不清楚的现状,本论文开展了对HBCD的降解方法以及降解机理的研究。首先利用自制石墨相氮化碳对HBCD进行光催化降解,其次研究了二氧化钛、硫化亚铁、氧化石墨烯三种商品材料对HBCD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后对其降解机制进行分析推测。论文采用热聚合法,分别以尿素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制备石墨相氮化碳,并对其结构、形貌等特征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作催化剂对HBCD进行降解。研究发现石墨相氮化碳对HBCD的光催化降解随溶液体系组成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在研究所选甲苯、丙酮、甲醇+水和乙腈+水四种体系中,甲醇+水的混合体系中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在反应18min后,HBCD的降解率达到100%。对比各催化剂可以看出,在甲醇+水的体系中降解速率为:尿素前驱体制备的氮化碳>三聚氰胺前驱体制备的氮化碳>硫化亚铁>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用液相色谱质谱仪检测降解产物发现,HBCD三种异构体的降解速率:α-HBCD<β-HBCD<γ-HBCD。对光解产物鉴定结果表明,其降解过程以直接脱溴产物为主,产物主要包括四溴环十二碳烯、二溴环十二碳二烯和环十二碳三烯以及部分环氧类的脱溴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