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陇南作为中国最主要的油橄榄作物产区同时也是食用橄榄油的主要产区,每年秋季橄榄采摘加工后残留大量橄榄果渣,这些果渣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经过回收利用可以作为工业原料,食品、化妆品等的添加剂,有着大量的潜在经济价值;而这些橄榄果渣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传统方法上,对于少量橄榄果渣的处理方式一般是作为家畜饲料的添加成分;而面对甘肃陇南橄榄油榨取过程中产生的数量庞大的橄榄果渣,大部分被露天堆积放置,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后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如何妥善处理这些橄榄果渣是橄榄油生产加工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本实验通过回收橄榄果渣中的活性成分羟基酪醇,为企业回收利用橄榄果渣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实验以陇南橄榄油生产企业加工后废弃橄榄果渣为原料,将果渣分为液体与固体组分,分别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分离与检测橄榄果渣中多酚成分以及Folin酚比色法用于测定总酚。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处理并测定了奇迹橄榄果渣中羟基酪醇、橄榄苦苷含量以及废水中总酚含量。结果显示,三者平均含量约为208 mg/kg、324 mg/kg、3780 mg/kg;羟基酪醇保留时间为3.319 min,橄榄苦苷保留时间为13.387 min。分别运用大孔树脂富集和直接水浴水解的方式对两组分进行处理;提取了橄榄果渣中总多酚以及多酚类物质羟基酪醇。实验建立了一套碱水解固体橄榄果渣—D101大孔树脂富集橄榄废水多酚的前处理工艺。其中水解部分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对橄榄果渣固体部分进行水浴水解,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31 mol/L;水浴时间23 min,水浴温度80.5℃,料液比1:28,在此条件下羟基酪醇得率在837 mg/kg;大孔树脂动态吸附-解吸部分使用D101大孔树脂最佳吸附-解吸条件为12 g树脂,上样体积120 m L,上样浓度3780 mg/kg,吸附流速1 BV,洗脱液为80%乙醇水溶液,洗脱液体积45 m L,洗脱速度1 BV,可回收橄榄废水中63.7%的多酚类物质,1 L橄榄废水可回收约2400 mg橄榄多酚,羟基酪醇转化率为30%;橄榄果渣羟基酪醇总体得率为818 mg/kg。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的方式对羟基酪醇粗水解液进行纯化,纯化后羟基酪醇纯度上升3.7倍,达到66.81%。利用DPPH法、ABTS法、羟基自由基法对制备出的羟基酪醇纯化液进行抗氧化性测试。结果表明,羟基酪醇制备液对于DPPH·的清除能力相较没食子酸、抗坏血酸较差,而对于ABTS·和·OH的清除能力良好,清除能力分别为没食子酸的2.53倍、1.88倍;抗坏血酸的7.17倍、4.39倍;且两者的清除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对比保留时间、光谱的基础上,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制备物进行三重定性。比较标准品与制备物分子离子与碎片离子的质谱图最终确定制备物为羟基酪醇。整套实验方案的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在5 mg/L-1000 mg/L范围内,橄榄苦苷和羟基酪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稳定性、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RSD均在2%以下;高、中、低浓度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目标物的回收率在95%以上,RSD<4%,符合实际应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