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简单的近地表模型分析,了解到把平滑地表面作为处理基准面时,叠加速度比实际的要小;把平滑低速带底板作为处理基准面时,叠加速度比实际的要大;恰当的浮动基准面应在平滑地表面和平滑低速带底板面之间。通过简单的地下模型正演分析,提出了当地下为平缓变化的层状介质时,叠加速度横向上要发生变化,但在纵向上不会出现叠加速度的反转现象;当地下为剧烈变化的层状介质时,叠加速度横向上的变化梯度很大,纵向上也会出现较大的反转现象。利用两层线性连续介质模型的计算,证明了巴楚地区沿层提取的平均速度总的变化趋势为:①中生界以上的较新地层的平均速度总的变化趋势为平均速度在构造高部位较低,在构造低部位相对较高;②可能存在这样的较老反射界面,该界面的平均速度在新生界地层较厚部位的平均速度总的变化趋势为平均速度在构造高部位较低,在构造低部位相对较高,在新生界地层较薄部位的平均速度总的变化趋势为平均速度在构造高部位较高,在构造低部位相对较低;③当较老地层的厚度超过某一厚度时,其以下地层的的平均速度总的变化趋势为平均速度在构造高部位较高,在构造低部位相对较低。通过模型正演,表明了速度场的横向变化可导致构造圈闭面积的变化、高点的移位、淹没或出现假构造。从时间域到深度域的转换构造高点沿速度减小的方向偏移;反之,从深度域到时间域转换构造高点沿速度增大的方向偏移。当平均速度增加的方向与构造倾向相反时,从时间域到深度域转换具有“放大”构造的功能,有可能出现假构造;当平均速度增加的方向与构造倾向相同时,从时间域到深度域转换具有“缩小”构造的功能,有可能出现构造的淹没。利用分频光滑技术和基准面两步法校正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叠加速度畸变和不闭合问题。从多层水平层状介质的时距关系式出发,推导了多层水平层状介质的第n层介质的层速度增量与叠加速度增量的关系式,以此关系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基于模型的求取层速度的方法,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实用的、精度较高的先进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