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类有毒中药配伍减毒机制的体外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vehearter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年代以来,国外广泛采用Caco-2细胞模型模拟药物在小肠的吸收过程,这种体外吸收过程与药物口服后在小肠的吸收过程有良好的相关性,在高通量筛选和药物吸收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迅速发展成研究药物口服吸收的有效手段,获美国FDA批准,成为用来筛选药物的可信模型。本实验首先建立Caco-2单细胞层模型,然后分别以附子单提取物、附子与甘草、干姜、半夏、五味子分别提取的混合液形式,对其肠道吸收情况进行研究,来了解配伍药对对附子中的生物碱在小肠吸收过程中存在着怎样的相互作用,并探索中药复杂体系对其有效成分口服吸收的潜在影响,从细胞水平探究中药配伍的吸收机制,从而为中药药效学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附子与其他药材提取液混合后,与单味给药相比:中乌头碱的表观渗透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以干姜与附子混合最为明显;只在五味子与附子混合的对侧能以HPLC检测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表观渗透系数也有减小,以甘草和附子混合最明显;次乌头碱的表观渗透系数相差不大,而附子单味药的次乌头碱转运率明显高于其他混合液。即甘草、干姜与附子混合,可以在不减少双酯型生物碱的绝对含量的前提下,减少毒性双酯型生物碱的吸收,从而达到显著的减毒目的;与半夏混合时,双酯型生物碱的转运率也有减小;与五味子混合时,毒性最大的乌头碱的转运率高于单味药,乌头碱在五味子混合液中更为稳定。本实验结果也为临床用药的配伍禁忌从细胞水平说明其原因。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为了探讨“划县为区”对南京市溧水区人群的健康影响,为南京市溧水区恶性肿瘤的预防控制提供基线资料,重点分析2015年南京市溧水区人群因恶性肿瘤死亡人口数据。方法将从
针对二次曲面GPS高程转换模型精度问题,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测区大小、控制点分布和控制点数量对于高程拟合精度的影响。文中以两个大小不同的测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控制点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专注于人体如何制造红细胞和白细胞研究的唐纳德·梅特卡夫教授拥有勋位的澳大利亚医学研究者唐纳德·梅特卡夫(Donald Metcalf)教授——他的研究改进了对数百万癌症患者的治
介绍了球磨机制粉系统的结构及运行特点,对自动控制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其中料位的测量是球磨机稳定、优化、经济运行的关键,针对目前经常采用的几种料位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基于磨煤机综合优化系统,提出对球磨机制粉系统进行优化控制,详细说明了解决方案和控制原理,并结合球磨机研磨体自动剔除、自动添加技术,最终实现全自动控制,运行稳定可靠,节能效果明显。
E-Learning是现代社会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些新的沟通机制是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