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输系统中电域色散补偿技术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feiyel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WDM系统容量逐渐增大,色散逐渐成为光通信系统中的制约因素。色散会导致脉宽展宽,并最终产生码间干扰(ISI)。这就要求在光通信系统中加入色散补偿模块。传统的色散补偿模块以色散补偿光纤为代表,采用这种补偿模块的补偿器,虽然可以满足色散补偿的需求,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缺点。随着IC芯片处理速度的提高,人们对电域色散补偿,简称为EDC(Electron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的研究开始升温。滤波器模块为EDC内部的关键模块,在EDC中常用的滤波器模块为FFE和DFE。通过仿真,本文给出了调制格式为OOK,速率为10G bit/s的光通信系统,兼顾性能和复杂度的条件下最适合的FFE和DFE抽头结构。对比了发送端EDC和接收端EDC的性能差异,得出结论:发送端EDC的性能优于接收端的EDC,并且这个优势随着光纤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很多高级的调制格式,如光双二进制编码(ODB)可以增加光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但是也会对EDC的性能产生负作用,在速率为10Gbits/s的调制格式为ODB的光通信系统中,对滤波器采用DFE的EDC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出结论:在以ODB为调制格式的光通信系统中,DFE对CD的补偿效果不佳。对文献中提到的一种采用非线性抽头的滤波器进行简化,得到基于FFE的非线性抽头滤波器,并且通过仿真证明这种结构简化的非线性抽头滤波器在ODB这种调制格式下的性能优于普通的DFE滤波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大量SAR图像的出现,这对SAR图像的处理及应用提出了新的需求。而基于文本关键词的传统检索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图像检索的要求,使得基于内容的图像
基于GPS的车辆监控系统,对它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初是为了解决汽车文明带来的日益严重
在现代雷达系统中,雷达信息处理包括雷达信号处理和雷达数据处理。雷达数据处理是雷达信号处理的后处理过程,可以提供每个感兴趣目标的位置、速度、机动情况和属性识别。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