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1、研究Bmi-1、p16INK4a和p14ARF在膀胱癌细胞株T24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
2、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癌组织、癌旁组织Bmi-1、p16INK4a和p14ARFmRNA及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初步评价三者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
3、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mi-1的表达与p16INK4a和p14ARF的关系,初步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方法:
1、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膀胱癌T24细胞株Bmi-1、p16INK4a和p14ARFmRNA及蛋白表达。
2、采用RT—PCR分别检测20例膀胱癌和癌旁组织Bmi-1、p16nINK4a和p14ARF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膀胱癌和35例癌旁组织Bmi-1、p16INK4a和p14ARF蛋白表达,分别分析三者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
1、RT—PCR
(1)膀胱癌T24细胞Bmi-1、p16INK4a、p14ARF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2)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mi-1基因阳性表达有19例(阳性率95.0%),癌旁组织中有13例表达(阳性率65.0%),Bmi-1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差异(x2=3.906,p=0.048),进一步行半定量分析发现癌组织组Bmi-1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组(P<0.001);浸润性膀胱癌Bmi-1基因mRNA表达显著高于表浅性膀胱癌(0.764±0.213vs0.513±0.242),两者有显著差异(t=2.442,p<0.05);Bmi-1在G1、G2、G3级肿瘤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494±0.254、0.673±0.134,0.807±0.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90,p<0.05)。
(3)20例癌旁组织中,p16INK4a、p14ARF在转录水平各有18例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癌组织中,p16INK4a缺失表达有7例,缺失率达35%;p14ARF缺失表达有6例,缺失率为30%。半定量分析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联系发现p16INK4a和p14ARFmRNA表达水平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其中两者均与肿瘤的分期有关,但与临床分期无关。
(4)在mRNA水平,膀胱癌中Bmi-1与p16INK4a和p14ARF的表达呈负相关。
2、细胞免疫荧光
Bmi-1蛋白在膀胱癌T24细胞系呈中等阳性~强阳性,阳性反应为绿色荧光,主要表达于细胞核,部分胞浆亦有少量荧光染色;p16INK4a和p14ARF蛋白均表达于T24细胞,阳性呈红色荧光,染色强度为++~+++,两者在细胞核和部分细胞浆中均可见红色荧光。
3、免疫组织化学
(1)Bmi-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阳性呈棕褐色,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和2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83,p<0.05)。Bmi-1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其表达量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及肿瘤分化程度的下降而升高,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数目等无明显相关性。
(2) p16INK4a主要表达于细胞浆或细胞核;p14ARF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两者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2.0%vs82.9%,67.6% vs85.7%),具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在膀胱癌组织中,两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数目、大小等无相关性,但均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呈负相关。
(3)在癌旁组织中,p16INK4a的高表达与Bmi-1的低表达具有相关性,而p14ARF与Bmi-1并不具有相关性;但在癌组织中,Bmi-1的高表达与p16INK4a和p14ARF的低表达均具有相关性。
结论:
1、Bmi-1mRNA及蛋白均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高表达,其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并且Bmi-1蛋白表达亦与肿瘤的大小有关。
2、p16INK4a和p14ARFmRNA及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存在部分缺失表达或低表达,其表达量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及分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
3、膀胱移行细胞癌Bmi-1与p16INK4a和p14ARF的表达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