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正常的地球环境下,人们更换普通贴身内衣的频率为1—2天,在炎热的夏天或是工作量大易出汗的环境中必须每天更换,才能避免细菌繁殖,保持服装与人体良好的卫生舒适性能。航天员典型的工作环境条件为:在20士5℃的气密座舱条件下飞行,空间狭小,工作任务重,出汗量大,细菌易繁殖,贴身内衣应每天更换。而宇宙飞船克服地球引力发射飞天的成本巨大,舱装物品对重量都有严格限制,没有条件携带过多的换洗衣物。在太空中,航天员的裤子每周换一次,短袜、衬衫和内衣每两天换一次;穿过的衣物不在太空洗涤,而是密封在塑料袋内带回地面处理。如此计算的话,在将来的空间站工作一个月的航天员每人需要携带的衣物仅贴身内衣就十五套,且仍不能保证航天员良好的卫生舒适性。另外由于失重影响,航天员体内血液循环不畅、身体浮肿膨胀等,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要求航天员的贴身内衣在织物的物理性能上须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弹性,能够满足身体的变化,并且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压迫使肌肉紧张,缓解浮肿。以下通过分析航天员的特殊工作环境,提出航天员内衣抗菌、保健功能性、服用舒适性以及环保安全性的要求。本课题通过对各类功能性纤维的选配,试制了三款具有抗菌保健功能的内衣面料并对试样面料的服用性指标进行了测试,通过对内衣面料回潮率、拉伸变形性能、起毛起球、导湿性、透湿性、透气性指标的测试作为抗菌保健内衣服用舒适性的评判标准,得到服用舒适性较好的试样方案;同时本文分析了抗菌功能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选择了AATCC-147即平行划线法对试样的抗菌性进行检测,证实了采用甲壳素纤维混纺比为11%的试样具有AA级耐久的抗菌效果,因此采用珍珠纤维(30%)、甲壳素纤维(11%)和棉(59%)混纺方案的内衣面料能满足航天员内衣对抗菌、保健、舒适、安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