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物质与日俱增,产生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发恶劣影响,环境修复工作亟待开展,其中土壤污染呈现出多来源、复合型、数量大、面积广、毒性强的污染特征决定了土壤环境修复项目的过程复杂且任务艰巨。近年来,土壤污染和土壤修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污染修复,各地的环境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土壤修复需求的增加,对场地修复项目技术选择和场地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运用到修复技术的选择中,能够综合影响场地修复的多方面因素,协助科学决策,促进场地修复的发展。湘江流域土壤污染严重,是国家主导的重金属污染修复试验区,对其土壤修复技术选择和优化应用的研究能为该地区乃至全国的环境修复提供指导。本文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重点治理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分析了土壤修复技术和项目决策分析的发展状况,进而从流域的自然资源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出发,评述该区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分析湘江流域的矿区农田和底泥存在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其次,尝试将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的层次分析法和优劣解距离法相结合,建立AHP-TOPSIS评价模型,对适用于湘江流域的重点治理地区的土壤修复技术进行筛选。根据场地修复项目的影响因素和研究区污染状况,进行技术初步筛选,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再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对指标和初选技术进行评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处理数据确定指标权重,用优劣解距离法对初选技术进行最后排序,得出评价结果,主要修复技术在湘江流域重点治理地区的适用性程度为固定/隐定化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土壤淋洗技术>化学氧化技术>电动修复技术。最后,本文对固定/稳定化技术在该地区的优化应用提出了合理建议,认为可以从技术研究创新、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优化费用结构和开发综合修复技术等多个角度出发,提高该技术在湘江流域土壤修复中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