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整理分析。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行CEA和CAS两组共112例患者资料,从患者自身因素(入院症状、NIHSS评分、年龄、重要脏器功能、基础疾病情况、吸烟)、颈动脉狭窄情况(狭窄部位、狭窄程度、狭窄长度)、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不良事件(脑卒中、死亡、心肌梗死、血肿、感染、颅神经损伤、高灌注综合征、颈动脉窦综合征)以及长期随访(缺血事件、再狭窄、死亡、m RS评分)分析二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通过比较二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选择术式提供依据。分析不同年龄(大于等于70岁和小于70岁)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围手术期重大不良事件、再狭窄的关系。所有数据经过SPSS19.0统计,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使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4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78例。(1)两组患者在入院症状、NIHSS评分、年龄、吸烟史、重要脏器功能(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方面分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狭窄部位、狭窄程度、狭窄长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围手术期重大不良事件中,CEA组脑卒中1例(2.9%)、死亡0例、心肌梗死0例,CAS组脑卒中1例(1.3%)、死亡0例,心肌梗死1例(1.3%),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围手术不良事件中,高灌注综合症CEA组4例(11.8%),CAS组1例(1.3%),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颅神经损伤CEA组发生2例(5.9%);颈动脉窦综合症CAS组31例(39.7%)有显著差异(p<0.01)。(4)通过随访表明两组在缺血事件、再狭窄、死亡、m 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5)CEA组手术时间127.35±29.63min,CAS组手术时间132.58±47.27min,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CEA组住院时间22.32±7.73d、CAS组住院时间19.56±5.65d,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CEA组住院费用32232.47±5676.93元,CAS组住院费用96534.48±4836.35元,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6)CEA组行外翻式3例,传统式31例。(7)CAS组采用局部麻醉的患者11例均无围手术期重大不良事件发生。(8)其中大于等于70岁围手术期不良事件22例,小于70岁22例,有统计学意义(6.5%;95%CI,0.13-5.47)(p<0.05);围手术期重大不良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二者不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均是安全的、有效的,且二者无明显差异。(2)≥70岁患者比<70岁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二者围手术期重大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3)CEA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CAS组住院费用,但住院时间略长,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