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是现代社会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自诞生以来,它以亘古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飞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社会物质生活。资本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从敬畏自然逐渐走向了利用和征服自然。在利用与征服自然的过程之中,人类品尝到了资本带来的胜利果实并且食味知髓欲罢不能逐渐走向肆意破坏自然、掠夺自然的境地。资本带来的负面生态效应开始凸显,人类与自然走向对立,对自然的疯狂掠夺与肆意破坏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资本带给人类文明的光芒,又破坏着人类发展的根基,如何破解资本的生态悖论成为了摆在人类面前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人类对资本的理论认识从19世纪中叶开始逐渐分流为两条主线:西方经济学将资本视为生产过程中除去人与自然之外的生产资料,将其与劳动和土地并列为生产三要素;马克思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对资本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辩证分析,肯定了资本的伟大文明作用,同时对资本的肮脏与野蛮进行了批判,尤其是马克思已经意识到了资本对于生态的破坏。进入20世纪以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资本与生态关系的角度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进行了挖掘,揭露了资本的反生态本性,揭示出了资本的生态悖论。资本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负面生态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发展需要资本,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也证明了资本对于环境的巨大破坏。资本的生态悖论让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得不慎重对待资本,在利用资本的同时节制资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保障政府环境监督作用,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本文采用文本研究的方法,对西方资本理论与马克思资本理论以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生态批判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在肯定资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揭示出了资本的生态悖论,试图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运用资本给出自己看法。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资本的参与,但是对资本我们必须节制与利用并重,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生态建设内生动力的同时,积极转变完善政府职能,完善法律制度,发挥政府监督作用,减少约束资本的反生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