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部省区幅员辽阔,矿业资源丰富,旅游业快速发展,但在整体上仍然处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金融产业难以获得更多发展,区域金融中心尚未建立的状态之中。在金融行业中,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中有序流动,而对其进行约束和引导的主要力量即来自于金融产业自身,这一信息扩散经多层信息传递与市场传导,并通过收集整理和系统性整合分析的方式得到重现的传导机制与内部机理正是金融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这一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经济区域边界与金融核心区之间层次性过渡体系在金融产业发展之中实际地位和作用的机会,也让我们重新衡量自然环境与人文地理条件在经济发展和金融业自身发展之中产生的影响和传动。我国西部省区的经济活动在总量上仍然是相对丰富的,虽然缺乏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业支持,但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动规模已经能够较好的在统计学意义上得到量化和分析。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现有成果,在梳理和总结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简单阐述了金融地理学和区域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其次介绍了我国西部省区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情况,主要从金融发展总量、金融发展结构和金融发展效率方面阐述了我国西部省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现状,再次为了寻找我国西部省区发展水平的各类影响因素,利用各类经济金融数据库的有关数据,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进行了我国西部省区金融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了西部省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各类影响因素,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公因子提取等方式对于各类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归类和内部关联性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总体而言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我国西部省区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与分布情况较为相似。2.医疗、科技与教育支出等人文地理因素能够较好的解释西部省区金融业发展水平的表现。3.除人文地理因素外,人才环境与自然地理条件也能够解释省区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情况。4.在回归分析中影响我国西部省区金融发展水平因素主要有人文地理因素、人才环境因素、自然地理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其中人文地理因素影响最大,人才环境因素次之,自然地理因素最后,其中政策环境因素具有负向影响作用。最后结合各章节分析结论和实证分析结果,对如何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来提升我国西部省区金融发展水平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