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学模型误差定位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t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型修正技术产生于二十世纪80年代,旨在建立更准确的有限元模型以更好的描述实际结构,并代替实际结构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模型修正技术按修正对象不同主要分为矩阵型修正法和设计参数型修正法,上述两种修正方法的共同问题是测试模态的不完备性导致的修正方程欠定,待修正量远远多于可用的修正方程。上世纪80年代起,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科学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如果能够在模型修正工作之前准确定位模型的误差位置将为模型修正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因此许多国内外学者开始致力于建模误差定位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有限元模型误差定位技术,目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信度更高的误差定位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几种经典的模型误差定位方法的优缺点,并使用弹簧质量块的仿真算例研究了测试模态不完备对这几种误差定位方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型误差定位的组合指标法,通过对几种误差指标进行加权综合有效地提高了模型误差定位的可信度。然后针对现有模型误差定位技术中自由度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态缩聚的残余力向量法以及无需考虑自由度匹配问题的频率法。针对简单的工程结构,提出综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模型误差定位的组合指标法。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误差定位方法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对某型飞机蒙皮试验件初始有限元模型的分析模态与试验模态之间的相对误差进行了分析,在测试振型误差较大而导致残余力向量法不可用时,使用频率法进行模型误差定位并结合灵敏度分析法对初始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了更准确的有限元模型。
其他文献
在高炉炼铁设备中,探尺是用来检测炉内料面的,由于高炉工况环境复杂,使得探尺在运行过程中速度具有时变性、非线性等特点,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对其实现自动化控制难度很
随着飞机系统容量和用电设备复杂程度的增加,依靠气能、液压能等传统能源已不能满足航空发展需求。多电飞机以电能为飞机的二次能源,可以有效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但是其对电能质量、功率密度、效率等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级联H桥整流器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了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提升了整体等效开关频率,减小了电容电感的体积重量。本文以航空中频应用领域为背景,对级联H桥整流器的原理和控制进行
学位
气动加热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非定常运动对气动热和结构温度场的影响。  基于完全气体模型的假设,通过求解非定常N-S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是目前在风电场中应用最为普遍的风电机组,同时也是对电网故障最为敏感的风电机组。因为风电场所接入的电网通常位于位置偏远,远离负荷中心的地区,这些区域一般都是比较容易发生电网故障的弱电网区。另外,由于电网中电力电子器件以及非线性负载的大量使用,使得电网中经常会含有大量的谐波电压,对风力发电系统的并网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与电网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互联系统,在这个系统的公共
工业实时监控系统是目前工业自动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实现设备安全生产、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技术手段之一。论文以某自卸船的自卸设备为研究对象,对原有的以控制台控制为基础
通过分析差动保护及励磁涌流的基本原理,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在原理上存在的不足,如何准确鉴别励磁涌流与内部故障,分析了几种鉴别励磁涌流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几种情况下电压突变量的仿真研究,提出了基于电压突变量的励磁涌流辅助判据。通过对变压器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危害原因的分析,讨论和应涌流对变压器保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结合对变压器多种问题的初步理论,提出220KV及以上大型
转子断条故障是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之一,对其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轻载时异步电动机稳态运行和起动运行状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转速下的故障特征频谱,得出了转子断条故障特征的变化规律,据此对异步电动机是否存在断条故障进行判别。本文尚对非平稳起动电流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分析,以检测断条故障。同时,本文利用失电残余电压研究转子断条故障特征,进而实现断条故障的有效检测。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重要的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有效地诊断变压器故障、准确判断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地进行状态评估是状态维修的前提,变压器运行工况、预试检修等都是变压器状态的重要状态信息。综合考虑变压器各种状态信息,准确评估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是指导变压器状态检修及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准确评估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对指导实施变压器状态维修、降低变压器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