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分级诊疗已经成为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更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必要路径。国务院“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指明要坚持居民自愿、基层首诊、政策引导、创新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虽然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但是分级诊疗的实施成效不明显,未达到预期效果。现有研究集中探索了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改进、不均衡医疗资源配置优化等问题,关注焦点集中在政府、医院等医疗服务供给主体上,忽略了患者作为医疗服务关键需求主体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行为选择。鉴于此,本文将医疗服务需求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基于就医行为理论和不确定决策理论,围绕分级诊疗模式下患者就医行为和机构选择开展研究,对于丰富就医行为理论和机构选择方法体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围绕分级诊疗模式下患者就医行为和机构选择问题,在对现有分级诊疗模式和患者就医行为研究总结回顾的基础上,凝练了患者就医行为存在影响因素众多、决策信息复杂、利益主体多元等特征,通过实证分析系统研究了分级诊疗模式下患者就医行为意向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面向多源不确定信息和个体差异化偏好的个体患者就医机构选择方法,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下群体患者就医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了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演化过程,通过案例研究和仿真模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分级诊疗模式下患者就医行为影响机理分析。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安德森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模型构建了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影响因素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设计了患者就医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测量问卷,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在问卷和模型通过检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患者基层首诊就医意向和大医院首诊就医意向进行探索分析,揭示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患者基层首诊就医意向和大医院首诊就医意向的影响机理,为引导患者基层首诊以及合理选择就医机构提供参考。(2)面向不确定信息和差异化偏好的个体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研究分析了个体患者就医机构选择问题,针对分级诊疗模式和互联网环境下患者就医行为特征,设计了一种互联网环境下患者就医机构选择框架;在决策框架基础上,描述了个性化决策准则空间构建、信息来源及其多样化表达形式,引入了新的赋权规则用于描述个体患者的差异化偏好,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随机多准则可接受度分析方法用于生成患者备选就医机构的完全排序;利用了由个体患者信息、医疗机构统计信息和第三方平台信息组成的现实世界多源数据集,验证了所提患者就医机构选择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多元主体参与下群体患者就医机构选择演化分析。研究分析了分级诊疗模式下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利益相关主体,构建了关键参与主体医院和患者间的演化博弈模型,设计了医院和患者间的博弈策略和支付矩阵,分析了博弈双方演化均衡策略及其稳定性;利用Matlab仿真模拟了患者和医院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并依据现有分级诊疗实施情况设定初始参数;通过调整不同参数探索了分级诊疗模式下策略选择初始比例、政府财政支持、医院实施成本和患者及医院收益等关键因素对患者和医院策略选择演化结果产生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深入推进和完善分级诊疗的相关措施建议。综上所述,如何引导患者科学合理地选择就医机构、保证患者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有序流动是分级诊疗完全实现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从医疗服务需求侧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以患者就医为中心的医疗机构选择方法,探索了影响患者群体基层首诊的策略选择,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医疗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决策方法的推广应用和反馈改进是我们将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服务的不断深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源多模态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如何通过获取、处理和融合多源多模态海量数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将会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