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薇作为我国夏季重要的观赏植物,具有花期长、花色丰富、适应性强等优点,但栽培应用中缺少叶大、大花、密花的品种。多倍体植株具有树势健壮,叶大,花大,无籽或少籽等优良性状。因此通过异倍杂交培育优良性状的多倍体紫薇后代增强紫薇的观赏价值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本试验在对紫薇开花习性的研究基础上,对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进行异倍杂交育种,初选杂交后代,鉴定其倍性。主要结果如下: 1.紫薇单花开花习性。(1)花苞阶段:雌蕊呈折状,着生于花苞中间,给食型雄蕊呈直立状,着生于雌蕊基部周围,包裹着雌蕊,传粉型雄蕊呈折状,着生与花苞萼片基部,三者依次从内向外,从下向上地被包裹在花苞中;(2)花瓣完全展开阶段:雌蕊花柱呈直立状,位于中间,给食型雄蕊花药向上,较直立地聚集于雌蕊周围,传粉型雄蕊花药向上,分布于给食型雄蕊外围;(3)柱头分泌粘液阶段:雌蕊花柱上部向内、向下弯曲,长2.0cm,斜于一侧,柱头斜下,给食型雄蕊直立地分散在雌蕊周围,长1.2cm,花药向上,传粉型雄蕊花丝上部向内、向下弯曲,花药朝下,长1.8cm,分布于最外围,所以此时传粉型雄蕊和雌蕊的相对距离几乎无差异,空间距离取决于6个传粉型雄蕊的空间分布;(4)花瓣萎蔫阶段:雌蕊萎蔫卷曲,两型雄蕊向内卷曲成一团。 2.紫薇小孢子发育过程与花蕾形态特征。(1)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花蕾横径<1.5mm,黄绿色,花药透明,近白色;(2)二分体和四分体时期:花蕾横径1.5-4.0mm,绿色,花药浅黄色、透明,花药长宽无显著差异,约为0.54mm和0.33mm;(3)单核期(单核释放期、收缩期及靠边期):花蕾横径4.0-6.5mm,逐渐泛红,两型花药中的传粉型花药和给食型花药由黄色分别加深为橙红色和黄色,花药长宽显著增大到1.67mm和1.59mm;(4)成熟花粉粒时期:花蕾横径>6.5mm,泛红,花药形态,颜色及大小均稳定。散粉时期,花药显著减小。二倍体与四倍体在四分体时期、单核期的小孢子直径无显著差异,但花粉粒成熟后,四倍体的花粉粒直径41.37μm极显著地高于二倍体的38.52μm。 3.2n、3n、4n紫薇花粉粒直径和花粉萌发率。三倍体和四倍体的花粉粒直径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41.37μm和39.52μm,二者极显著地大于二倍体的38.52μm。二倍体和四倍体紫薇的花粉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1.7%和94.5%,二者极显著地高于三倍体的32.5%。 4.2n、3n、4n紫薇天然杂交后代。2nZ和2nH的后代倍性主要是2n,而2nY后代倍性2n和非整倍体的比例均较高,这可能是由于2nY接受多倍体花粉所致。3nZ后代倍性3n和非整倍体均存在,各占50%。4nZ、4nH和4nY后代幼苗倍性2n、3n、4n、非整倍体均存在,且都以4n比例最大,4n表现出长势健壮、叶厚、叶质粗糙,而非整倍体的长势较弱。 5.异倍杂交试验。(1)4n×2n的单果重0.25g、单果种子数40.1粒、千粒重1.79g及出苗率36.4%均高于2n×4n的0.18g、32.1粒、1.70g及12.5%,4n×2n的杂交亲和性大于2n×4n的。(2)2nH×3nZ后代倍性主要为非整倍体,比例为80%以上,其次是2n,比例为11.8%;4nY×2nH后代倍性主要为3n,比例为50%,其次是非整倍体,比例为40%。(3)2nH×3nZ后代中,1株3n,2株非整倍体;4nY×2nH后代中,6株3n,3株非整倍体;2nH×4nY后代幼苗中,1株2n,1株3n;4nZ×4nZ后代中,1株4n。此外,在杂交组合2nH×3nZ、4nY×2nH及2nH×4nY后代中还出现三子叶变异的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