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研究内蒙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建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升内蒙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内蒙古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广泛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总体来看积极、健康、正确,其行为表现良好,基本与观念一致。具体表现在:人生观方面,大学生富有奉献精神、明确的人生理想。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较高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程度具有较高的评价。政治观方面,大学生表现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强烈的参政意愿和爱国主义精神。道德观方面,具有较为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 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人生观方面,集体主义精神相对欠缺,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方面,拜金主义观点仍有一定的市场。政治观方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认同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道德观方面,道德行为与道德观念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 进一步分析了内蒙古大学生思想行为问题形成的外部愿意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信息化大发展、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元化持续深入。内部原因包括:人生观方面,集体主义理解不透、经济模式的改变以及教育的滞后是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欠缺的主要原因;缺乏精神信仰、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认知、行为缺乏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的主要原因。价值观方面,艰苦奋斗精神的缺乏、功利性学习动机是导致拜金主义的主要原因。政治观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知程度不高、情感共鸣缺乏、实践程度不强是导致对我国指导思想认同程度有待提高的主要原因。道德观方面,社会存在信任危机以及缺乏道德信念是导致道德行为与道德观念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最后,进一步总结了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 最后提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途径,具体建议包括:增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与其他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实践培训,打造育人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