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的高感染率引起广泛关注,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据估计,在世界人口中,约50%以上人感染了Hp,但不同国家、地区或不同人群的感染率差异较大。长期随访研究发现,我科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Hp感染率,其中很多患者曾多次感染Hp,反复进行多次抗Hp根除治疗,那么我科老年人反复多次根除治疗的疗效如何,根除治疗前后胃粘膜病理学有何变化?本实验将对此进行阐述。目的:探讨我科33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老年患者多次根除治疗的疗效、患者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后的胃粘膜病理学变化。方法:1.收集1990年至今在我科诊治并长期随访的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332例,所有病例需符合病例收集标准。2.对所有反复进行多次抗Hp根除治疗的患者分别进行统计学第1、2、3次根除率的计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统计学意义并得出结论。3.对根除治疗前后均取同一部位胃粘膜组织进行活检的病例进行统计,将治疗后根除者与治疗后未根除者分组行队列比较,观察炎症好转度。统计各组抗Hp根除治疗前后的好转率和病理变迁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统计学意义并得出结论。结果:1.332例患者均行第一次根除治疗,117例患者进行第二次根除治疗,16例患者进行第三次根除治疗,三次根除率分别为:63.6%(211/332)、76.1%(89/117)、81.3%(13/16)。三次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次抗Hp根除治疗的根除率逐次增高。虽然患者反复多次行Hp根除治疗,根除率均有增高趋势,但不排除其中有药物加强及治疗时间延长等因素的作用。2. Hp达根除标准的老年患者较Hp未能根除者镜下组织学慢性炎症程度和活动性炎症程度均明显好转。治疗前后病理变迁率为34.7%。结论:1.对反复多次幽门螺杆菌感染且符合抗Hp根除治疗标准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抗Hp根除治疗,治疗过程中为加强治疗效果,可适当加强药物作用,可将三联疗法调整为四联疗法,将一周疗法延长为两周疗法。随访过程中,老年Hp感染患者达到了很好地治疗效果,无明显药物副作用。2.对Hp相关性胃炎患者应积极进行抗Hp根除治疗,根治Hp是治疗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